“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低回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
我喜欢于右任的这首小诗,青春,青史,皆有其动力。人亦如此,何尝扼腕长叹?
我的动力源,来自苏轼的达观。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与苏轼同行,细品苏轼的这首《定风波》,不禁感慨万千。回想当年的乌台诗案,他先下牢狱,后贬黄州。换作他人,早就忧郁伤感,满怀惆怅。但苏轼深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从失落中跳出来,不失去想飞的心,不忘记飞翔的姿势,正面迎接生活的磨难。正如易卜生所说“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正是这苏轼的豁达,让我明白了困境的真谛,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困境,成为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我的动力源,来自苏武的执着。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决。”与苏武同行,我学到了执着。翻阅经史子集,见当年的苏武被匈奴俘虏,宁死不屈。没有粮食,便掘野鼠食草籽;没有水喝,便食雪止渴;冷了,便靠着羊来取暖;累了,便抚摸使节,告诉自己忠于祖国。正是这不灭的信念,让他撑了20xx年,也正是这执着,让他最终回到了汉朝。可20xx年意味着青春不再,意味这改朝换代。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操守,最终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苏武执着地坚持了20xx年,而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何尝不以此执着面对?正是这苏武的执着,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成为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我的动力源,来自建筑工人的拼搏。
偶然走过建筑工地,瓦砾沙石和车辙印厩覆盖起一片灰色的土地。往前走,升降机,搅拌机响成一片。脚手架的顶端,一个个橘黄色的身影在忙碌。架子高得让人心悬,可他们笑着,这身影与那蓝天白云如此协调。我要以这片山峦为稿纸,以磨黄的图纸为笔,以汗水为墨,黝黑顺着脸颊流淌,书写这万间广厦的诗篇,我更要在诗集里讴歌那感情的种子。建筑工人挥起那被生活擦拭雪亮的铁镐,敲打出无数意象,组合成长长的诗句融入钢筋混凝土的城。不论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总有一片片橘黄色的身影在工地上默默地付出。正是这建筑工人不断地拼搏,成为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古往今来,亦有多少的文人墨客带给我们前进的动力。从郑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可以读到竹石的坚韧;从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可以读到胜利的决心;从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可以读到希望的果实。人生何尝没有动力源?只是时空在生命的历程上起着无限的变化,使我们感到枉然罢了。
岁月已随风而逝,向上的心,依然迎风而立。振衣于千仞之岗,长啸于万海之滨,我仿佛还是那充满动力的最初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