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请连同《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工作回顾
“”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等省藏区发展的有利机遇,应对危机,破解难题,扎实苦干,顺利完成“”规划的各项任务,一些主要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21.8亿元,年均增长16.3%,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人均生产总值4224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3亿元,年均增长28.4%,是“十五”末的3.5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5亿元,年均增长24%,是“十五”末的2.9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 亿元,年均增长17.6%,是“十五”末的2.2倍。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立足“小财政”办好“大民生”,五年累计投入262亿元,落实了一大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073元和5450元,年均增长10.9% 和16%,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城区功能布局不断提升优化,中心城市承载力持续增强,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较“十五”末,建成区面积增加2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增加11.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3%,城乡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城市文明创建再结新硕果。全面发动、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抓重点、攻难点、增亮点,不断掀起创建热潮,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取得的成绩,提高了市民素质,提升了城市品味,增强了欠发达地区群众的发展信心,为我们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个主题,不断突出保障民生这个重点,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五年来,围绕建设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全域规划城市,加快建设城市。海湖新区整体开发建设扎实推进,生态宜居形象初步显现;工业园区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园区承载大项目的能力大幅提升;旧城改造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旧城拆迁面积724万平方米,开发建设XX万平方米;交通体系进一步健全,兰青铁路二线、丹拉国道过境线建成通车。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开工建设,西格二线、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和机场扩建等项目顺利实施,建成农村公路162条,建设里程达1865公里,实现全市乡村全部通公路的目标。畅通交通工程启动实施,新开辟公交线路12条,开通三县公交专线及高速公路快客,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城市供排水设施不断完善,新增管网198公里,改造管网70.7公里;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集中开展湟水河流域排污口综合治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湟水河小峡出口断面水质明显改善。
五年来,围绕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的总体思路,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32万亩,累计建成日光节能温室2.6万栋,养殖基地103个,有效提高了农副产品供应能力。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45家,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完成了490个村级规划,实施了32个村新农村建设和62个村“三集中”试点工作。加快三县县城防洪、盘道水库灌区一期、人畜饮水安全、县乡道路改造等项目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累计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10.2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6万人(次),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累计投入各类专项扶贫资金5.9亿元,实施整村推进、异地扶贫等项目,44万人实现稳定脱贫,农村群众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五年来,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支持和服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积极扶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进循环经济,一大批重点项目先后实施,初步形成了以硅材料和光伏产业、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生物医药、藏毯绒纺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2%,园区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县域工业体系。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275亿元,年均增长22.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4.2%提高到44.2%。全力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打造“大美、夏都”品牌,建设“环夏都旅游圈”,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46.4亿元,年均增长20.9%。积极培育消费市场,完善商贸服务设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服务全省的能力不断增强。成功举办和承办一系列大型会展活动,对外开放形象得到全方位展现。启动了朝阳物流园区、铁路物流中心项目建设,现代化物流园区雏形正在逐步形成。金融服务业体系逐步健全,交通银行分行、天源证券期货公司、新华寿险、低碳产业基金公司、中国五矿国际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在落户,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全市互联网用户达到2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90万户,连接全省的信息传输网已经形成。
五年来,围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强化。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放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认真贯彻“生态立省”战略,全面推进大南山绿化、生态造林、城区园林绿化等工程建设,建成湟水森林公园、鲁青公园及黑泉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等项目,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0.5平方公里,新增绿地84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6%。实施北山危岩体综合治理,有效地改善了周边环境。加大煤、油、烟、气污染治理力度,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3%,餐厨垃圾处理创造了独特的“模式”。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谋划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艺先进、环境污染小的特色工业项目;加快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实施了城区铬渣处置等重点减排项目,关停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降低22.3%,全面完成省政府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荣获“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五年来,围绕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整体推进。按照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全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加大科技投入,累计实施各类科技项目850项,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不断增强。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两基”工作得到巩固提高,布局调整初见成效,新增校舍面积 7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和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顺利实现931个行政村每村1所标准化卫生室的目标。不断改善城乡文化体育设施条件,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和各类赛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生活。深入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标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大力改善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27958套,203.1万平方米;农村奖励性住房19700套,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17281户,形成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可调控的住房体系。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连续19年全省目标考核名列第一。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1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五年来,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改革开放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和运行机制,全市36个部门240项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办理,政务公开信息平台初步建立。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强化了部门责任,理顺了部门关系。大力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治理化解乡村债务,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提高县乡财力保障管理水平,增强了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的能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了与国内外友好城区及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推进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五年共引进省外资金227亿元,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得到显著增强。
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建设“平安”活动,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推进宗教场所社会化管理和法律进寺院,提高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强化各项维稳措施,做好涉藏维稳工作,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xx”普法总体考核全省第一,双拥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全民国防意识不断增强。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意见建议,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五年来共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526件、市政协委员提案798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6件,制定、修订政府规章27件,反映民声民意的渠道更加畅通,依法行政的成效更加显著。
去年以来,面对依然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沉着应对,迅速部署,妥善处置,全力做好玉树灾区来宁伤员救治和学生就学安置工作,加大对口援建玉树州撒呼腾镇各项工作力度,切实发挥了后方基地的作用。“7.6”洪灾发生后,迅速开展救灾和灾后生产生活恢复工作,有效减少了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同时,我们狠抓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协调推进各项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速度加快、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新成绩。全力保障市场供应,确保物价总体稳定。圆满完成了年初承诺的10大类4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和10大类48项新农村建设办实事工程,实现了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今天的,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各位代表、同志们,通过努力,过去的五年,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率先实践“四个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市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得益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效监督和支持,得益于人民政协的关心帮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斗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劳动者,向中央驻宁单位、省直各部门、人民解放军驻宁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时期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实属不易,取得的经验尤显珍贵,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应该倍加珍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中依然存在着长期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不足,城市现代化水平不高,龙头带动效应不强,资源供给、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日益趋紧,实现绿色发展的难度增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等,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加以解决。
“xx”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xx”时期,是我市率先实践“四个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全省发展呈现新的特点,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需要我们科学把握形势,把思想统一到xx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九次、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会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进一步审视市情,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全力以赴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xx”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围绕推动以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和“一统三基”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四个发展”为主要路径,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实现跨越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第一目标实现绿色发展;坚持民生第一追求实现和谐发展;坚持稳定第一责任实现统筹发展;力争在实践“四个发展”中走在全省前列,为建设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按照“打基础、重积累、创财富、扩总量、提人均、变位次、做贡献”的总体要求,具体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13%;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2万人,实现24万人农村人口脱贫;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控制在省上下达指标以内。经过五年努力,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努力把建成全省乃至青藏高原资源综合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科技研发创新和服务保障基地,全国有影响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全省循环经济、低碳产业、绿色发展的先行地区,引领全省东部城市群发展的龙头城市。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繁荣靠产业、美丽靠建设、宜居靠管理”和“财政保民生、建设靠经营”的工作思路,为使人民群众更多的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幸福美好和谐地生活,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
为此,政府将全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加快形成投资和消费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以项目建设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紧紧围绕国家发展重点,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调结构的重大项目,编制好项目规划,争取一大批重点项目、标志性项目落地实施,确保投资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把重点放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政府投资着重投向民生、社会事业和薄弱环节,争取办成一批群众期盼,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实事。营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积极寻求投资和消费的结合点,加大消费性基础设施投入,以改善投资结构带动消费空间拓展,促进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
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不断完善特色产业体系。加大工业结构调整,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大幅度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建立和完善特色产业体系,在欠发达地区探索走出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以科技创新与经营创新为动力,以引进大型企业和培育知名品牌为突破口,壮大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园区跨越发展,按照重点发展甘河工业园区和南川工业园区、提升东川工业园区和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的思路,积极做好为园区发展的各项服务工作,推动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发展水平,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充分利用县域工业园和资源禀赋条件,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使其成为各县经济发展引擎和集聚人口、吸纳就业、带动发展的重要载体。
努力扩大消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战略性服务业。一是抓住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进一步打造“大美、夏都”品牌,重点围绕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促进旅游均衡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开发,加快发展会展业,打造“青藏高原会展中心城市”、“中国夏季会展之都”,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二是加快建设朝阳物流园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等物流园区,启动建设甘河滩等专业物流园区,改造提升公、铁、航物流业,推动物流业发展。三是加快“三网融合”,提供便民利民的信息服务。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城市规划、治安管理、应急指挥等专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四是努力扩大消费,活跃市场。将稳定物价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完善居民生活必需品储备机制,建设一批农副产品专业市场,按照“广覆盖”的要求,积极引导农副产品在城市社区连锁店、直销店销售,降低经营成本,适度扩大“早市”覆盖面,稳定市场物价,切实保障和改善群众基本生活。
二、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面貌
积极实施“一统三基”战略,推动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进程,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分散式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进一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强化农业的科技支撑,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围绕“保障供给,提供休闲”的发展定位,以建设都市现代农业为重点,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市区农业技术服务和农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近郊休闲观光农业带、远郊设施农业带和山区生态特色农业带。按照“工业的理念、生态的要求、园区的模式”,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经济示范园、西纳川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城北区现代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园建设,形成以园区为引领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二是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以增加生产、加大调剂储备、广泛建立直销体系为手段,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和制种基地,实现菜、肉、奶、蛋总量增加、品质提升,努力把建成高原都市农业示范区、全省农业科技先行区、居民“菜篮子”保障基地和农畜产品加工集散基地。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扶持壮大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全省特色农产品向聚集。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做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提高城乡统筹水平。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公共服务覆盖农民,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制度,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结合户籍制度改革,以强化产业支撑为手段,以促进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为中心,力争在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
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道路、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清洁能源、信息通讯、农田水利、环境整治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乡村规划、自来水、通路、送电等“九到农家”工程。推广建立农村社区,力争每个行政村都配置标准的社区服务设施。规划建设若干代表民居特色、富有新农村建设特点、传承河湟文化特色、体现自然人文风貌、展示民情风俗精华、能留下历史印记的村落,努力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三、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发挥中心城市龙头作用
充分发挥作为省会城市和东部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集群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城市群规划建设,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增强宜居、宜业、宜游、宜人功能,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科学规划城市。围绕把建成东部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目标,用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的标准完成总规修编、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三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做到控规覆盖主城区和三县县城,修建性详规覆盖主城区的重要街区。依法加强规划管理,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强化各领域规划执行和效果考核评价,提高规划对城市建设、社会发展、产业布局和生活方式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按照“西扩、南活、北优、东延、中疏”的空间定位,优化和完善功能,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海湖新区建设步伐,按照“建设好、管理好、爱护好新区”的要求,全面实现生态、宜居、时尚、人文的新区建设目标,适时启动多巴新区建设。统筹规划,扎实推进南川综合开发,积极建设塔尔寺民族文化风景旅游区。优化整合北川区域,形成生物产业、装备制造、科研教学等功能分区。中心城区适度疏减居住功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城东区打造客流商贸中心和未来新地标;城中区打造公共服务中心和核心商务区;城西区打造行政科研办公区、环境最佳居住区和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城北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农村示范区和山水生态宜居区,形成功能明晰、组合有序的城市体系。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实施项目带动,以新区和重点片区建设为突破,以片区改造促进街道整治,打造精品街区和地标性建筑,充满创意地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好看耐看、经济实惠的公益性建筑。
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为中心连通省外、辐射省内的交通网络,加快南绕城高速公路等环高等级路网建设,规划城市群轨道交通建设,做好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火车站综合改造等重点工程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客货集散中心,全力打造青藏高原交通中心枢纽。大力实施畅通交通工程,继续建设一批过街天桥、地下人行通道、立体停车场、换乘中心等交通设施,实施凤凰山快速路等贯穿东西、连通南北的人车分流主干道,打通断头路,优化静态交通,进一步提高畅通能力。加快建设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和骨干水利工程,尽早实施引大济湟西干渠调水工程,确保城市生活、产业发展和农业灌溉用水。改造延伸城市供排水管网,扩大管网覆盖面。优化供水结构,稳妥推进关闭自备地下水源工作,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
加快县域和卫星城镇建设。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非均衡发展,县建成新型工业基地、现代农村示范县、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旅游胜地和卫星城市;县建成现代农村示范县、藏传佛教旅游圣地和民族民间工艺品展示中心;县建成全省农区生态畜牧业养殖示范县和文化旅游名县。完善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县城整体形象和聚集人口、产业及吸纳就业的能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近郊重点城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资源精深加工业,建设产业集中区,成为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承载地。远郊县镇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逐步形成设施农业产业带,成为都市区的生态后方基地。
通过五年持续不断的建设和改造,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质明显提升,让更加现代、更加大气、更加靓丽,更具魅力!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推动绿色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动绿色发展,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构建高原山水城市。以创建“全国森林城市”为目标,构建以城区为核心、南北两山为屏障、县域为纵深的三环生态布局。大力推进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城市绿地、主题公园和休闲场地建设,继续实施北山危岩体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城市出口道路绿化美化,营造城区“三河六岸”绿色滨河景观带。实施“清水入城”工程,强化湟水干流及支流污染源管理及治理,加快实施零排放,持续改善小峡口断面水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湟水流域百万亩人工林基地、生态湿地等项目,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努力把建设成为高原山水花园城市。
做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全面推进环境治理与保护,加快水源地保护区、应急备用水源和水源特殊安全保护工程建设,强化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加大汽车尾气治理,逐步提高排放标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开展农业污染源治理,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实施工业节能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强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促进工业废渣循环利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利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污染物的低排放。要通过不懈努力,如期实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
探索建设低碳型社会。培育以低碳产业为特征的绿色发展体系,建立有利于低碳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考核体制。推广低碳技术,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加快公共建筑物和民用住宅节能改造,全面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和工艺的运用,促进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太阳能利用,努力把打造成国家太阳能示范基地。倡导低碳消费生活方式,推进低碳型社会建设。
全市上下要以愚公移山的气概,脚踏实地的作风,始终不渝地坚持“治山”、“治水”、“治气”和“减排”,使的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绿。让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空气更加清新、人民更加健康、社会更加文明的幸福家园!
五、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加快社会事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祉,将每年新增财力的80%专门用于民生工程,努力创造惠及全市人民的幸福和谐新生活,不断提高市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坚持学生受益原则,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坚持走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实施教育布局调整和“校安工程”,全面消除学校危房。大力实施标准化和示范性学校建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理顺以县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的十五年教育,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适时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成人教育,完善涵盖终身的教育体系,使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进入西部先进城市行列”的目标!
完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按照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的要求和“把握政策、巩固成果、扩大覆盖、激发活力、体制惠民”的原则,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特别是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加强市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疾病信息网络、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到2015年,在普遍提高城乡居民保障水平的同时,全面提升医药卫生服务水平,努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矛盾,开创让医务人员受鼓舞、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医药卫生事业新局面。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加强创业培训工作,鼓励支持民众创业,帮助群众自主创业,设立创业奖励基金,以创业促进就业。发挥政府、工会、企业的作用,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财富共创、利益共享机制。认真落实收入分配政策,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形成覆盖面广、保障程度高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着力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增强造血功能。做好扶贫工作,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推动社会养老、社区托老,健全老年人活动中心,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加快建设有特色的保障房体系,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做好棚户区综合整治改造,继续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奖励性住房政策,切实解决城乡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精心策划和实施新一轮民生工程,继续坚持每年为人民群众办好一批实事,破解一批难题,全心全意把事关民生的工作做好,全心全意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好!
六、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市民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意识,发扬“包容诚信、务实创新”的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诚实守信。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关心下一代成长成才,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引导和扶持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倡导互助互爱、扶弱济贫的良好道德风尚。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强化创新中心功能,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各类企业创新活力,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建成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及农业创新示范基地。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依托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扶持发展文化产业,传承和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精品剧目打造力度,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繁荣演出市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推进体育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幸福家园。大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做好特殊人群帮教和服务工作,建立公益性心理康复所。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加快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支持居(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拓展和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努力把社区建成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按照权随责定、费随事转的原则,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巩固餐厨垃圾回收处置成果,推动环卫服务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更加人性化。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建立自然灾害预测、预警体系,有效遏制各类突发事件,力争在创新健全社会管理体系上走在全省前列。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载体功能明显增强,市民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质、道德水平明显提高,城市面貌明显变化,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努力实现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处于西部城市前列,向“全国文明城市”迈进!
七、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更加重视改革创新,更加主动地对外开放,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深化行政事业改革。进一步理顺行政体制,合理划分事权,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部门,加强技术队伍和技术规范建设,探索设立“总师”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审批前的技术标准审查制度;在条件成熟的部门试行“政府雇员”制度,竞岗竞聘,培养、引进和留住爱岗敬业、专注事业的各类专业优秀人才。
推进农村配套改革。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健全森林管护长效机制。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集中力量,整合资源,采取贴息、补贴和直接投入等措施,在园林旅游、文化体育、便民服务、设施农业等行业培育更多市场主体,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力抓好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将国有优良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注入到发展前景好、融资能力强的实体公司,做大做强投融资发展平台,集中力量在城市规划建设、社会民生保障等方面形成强有力的可持续的资金支持体系。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三农”、生态环境、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 “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加强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和审计监督,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加强进城落户人口子女教育、就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其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和福利待遇。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大型企业集团。不断改进和加强与国内外友好城市的高层互访机制、部门联动机制与企业互动机制,加快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提升开放水平,让的发展更好地融入国际国内的发展之中。
各位代表,“xx”蓝图已经绘就,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的正确指引,有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群众五年的扎实苦干,“xx”规划描绘的蓝图一定会实现!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xx”远景目标,各级政府重任在肩,责无旁贷。要始终坚持建设“务实、高效、廉洁、法治”政府的目标,把政府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加强执行力建设,把落实和效率贯穿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节点,改进作风,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政务公开,坚持优化环境,坚持提升效率,全面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解放思想,把工作重心充分聚焦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上来。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难得的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冲破妨碍科学发展的落后观念,革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弊端,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各级干部转变工作理念,破解工作难题,提高对政策和决策的领悟能力,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努力做好上情与下情互通,吃透上情增强执行的自觉性,掌握下情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发扬民主,把工作方式充分转变到依法行政、民主理政上来。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各项决策,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的建议和意见。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政府决策机制,确保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切实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坚持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和行政复议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处理政务、开展工作。
心系群众,把工作目标充分落实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上来。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体察社情民意,保障群众利益,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用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多办惠民之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在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公共设施管理、公共服务改进和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民生方面的方案确定或改革措施出台时,在坚持事先公告,广泛征求意见,问计于民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行听证会现场直播、政府常务会议现场直播制度和市民代表列席制度,广泛提高市民参与度,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真抓实干,把工作作风充分体现到求真务实、廉政勤政上来。大力弘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加强现场意识,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提高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水平。始终保持“团结干事、激情干事、踏实干事”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急功近利、不贪图虚名,确保每件实事都建立在“当前立的住,长远是财富”的基础之上。认真落实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切实做到廉政勤政。
完善制度,把工作结果充分锁定在执行有力、务求实效上来。加强制度建设,下大力气克服不敢负责、不敢定事的行政不作为行为,下大力气克服大而化之、蜻蜓点水式的应付式作风,下大力气健全“言必行,行必果”、“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的工作责任体系。坚决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加强沟通协调,ab角替换”的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责任制,强化各层级责权,不断提高各级行政部门的执行力,强化党委和政府的公信力。
全力做好开局之年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年是“xx”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我们牢牢把握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在新的起点上开好局、起好步,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体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逐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会议的总体部署,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控制在省上下达的目标以内。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抓好项目建设。
认真谋划一批优势项目,搞好项目储备,抓好可研论证,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确保热电联产等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进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确保南绕城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实施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确保单晶硅、多晶硅、化成箔、电解铜箔、太阳能电池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推进特色旅游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发展,努力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下大力气抓好环境建设,引导资金投向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建立健全更为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强融资工作,推进融资创新,做大做强城投公司融资平台,更多地吸纳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努力缓解项目资金不足的压力。
二、大力优化产业结构。
集中精力抓好工业项目的落实,强化工业经济运行协调,力争工业生产健康快速发展。认真协调解决开发区发展中的土地资源、规划调整等问题,大力支持开发区加快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园区经济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三县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与园区及企业的协作配合,谋划一批优势工业项目,重点抓好pvc等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着力加强“菜篮子” 工程建设,抓好奶源、肉源、生猪、禽类基地和蔬菜冷藏保鲜库等项目的落实,新建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3500栋、大棚3500栋、牲畜暖棚4000栋,力争蔬菜和畜产品自给率达到65%;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早餐工程、社区便民直销菜店、连锁便利店及“早市”建设,建成300个社区直销店,为市民消费提供便利条件;确保盘道水库灌区一期工程今春投入使用,实施60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和6个村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北川河生态旅游健身长廊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宾馆酒店提升和改造力度,举办好各类文化旅游活动,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提升旅游文化软实力。
三、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
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与管理,新城区着重提升品质,打造精品,老城区着重改造完善,提升服务,重点推进“中疏”战略。海湖新区抓紧实施供排水、通信、电力等基础建设项目,创造入驻条件,不断提升人气。启动南川综合开发,开工建设以中心广场北侧改造为基础的中心金融商贸区项目。实施火车站广场及周边环境改造和柴达木路、八一路等城市道路大修整治工程,加快祁连路西段、享堂路等道路改造项目进度,开工建设三其西路、新庄路等道路新建工程,打通七一路东延长段、夏都大道东延长段等城市主干道断头路。统一规划,制定标准,分阶段实现市区主要街道、河道、重要节点、景观建筑亮化集中控制和集中管理。认真实施“畅通交通”工程,新建8个停车场、10座人行过街天桥,开工建设2个交通运输枢纽中心,改善城区道路通行能力。深入推进“创城”、“创模”等创建工作。
四、积极探索实践绿色发展之路。
通过实施“治山”、“治水”、“治气”等措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各项林业生态工程和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二期工程,完成造林28.8万亩。开展 “主题公园建设年”活动,完成10处城市主题公园建设与改造,加大公共休闲场地建设,适时将5个市级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促进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着手实施 “清水入城”工程,重点推进湟水河支流河道采砂场整治工作,实施北川河综合治理等工程,加快湟水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沿岸排污口综合整治工作,基本消除排污口,加快实施零排放,持续改善小峡口断面水质。着力推进废气污染整治,加强煤烟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升级换代,促进产业的绿色发展。
五、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建设。
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认真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力抓好学校危房改造、教育布局调整及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完成危房改造任务30万平方米;实施好五中、十四中、聋哑学校迁建等重点项目。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大医疗设备和重点项目建设投入,加快市中医院、和县医院综合楼建设,实施市级三所医院二期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城北等区县卫生监督办公用房及9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围绕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加快培育一批市场主体,抓好图书馆、影视剧院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繁荣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系列主题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六、尽心竭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将有限财力向最急需、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倾斜,年内增加投入2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民生工程”,引导和带动各类建设资金投入到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菜篮子”工程、早餐工程、农贸市场、社区服务及旅游、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项目。投入41.3亿元,集中办好十个方面62项民生实事工程。积极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试点工作,加强创业培训,帮助民众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设廉租房1000套、经济适用房1250套、公共租赁住房10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万套,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1.1万户,实施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工程2万户,抓好居民小区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着力加强社区建设,整合商务、民政、文化、卫生等资源,选择8个社区进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工作力度,加强重点行业和地区安全生产管理。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重点加强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监测,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我们充满自豪,展望“xx”我们满怀信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力打造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为把建设成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现代化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