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离不开故土。”因为故乡载着祖辈的汗水与印厩,载着先人的经验与智慧。如果有什么能让一个家族血脉相承,那必是祖训了。
祖训更是一种精神财富,彰显着归属感与认同感。当咿呀学语的垂髫一字一顿地说出祖训,探索世界的孩子理解祖训,历尽沧桑的老者道出祖训,莫名的纽带将他们连在一起,甚至自于血缘而深于血缘。仰望星空,我吟咏祖训时,会油然感受到一种使命感。与祖先咏着相同的字眼,相似的声音赋予我的是突如其来的开悟——自己离先人、历史竟是那么近。祖训子孙传,一言传古今。
古人云:“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物质的传家宝,不仅永流传很难,而且可能经不住红尘的周转戏弄,成为不和、争端的焦点,引出遗传等一系列问题。拥有着自以为掌握家族,错失者质疑着归属逐渐失去了根。诺贝尔死后财产全部捐献。留下的是自立谋生、艰苦打拼的精神启示;后世为争遗产,打官司的兄弟阎墙之事也常常出现。财富会污染人的灵魂,使其世欲熏心,蒙蔽后者的双眼,消弭先者的初衷。
无可置疑地,精神家园是现代人灵魂的安放之所。沈从文为自己建立希腊小庙,渴望回归最纯净的人类起源;毕淑敏栖息在她的三间小屋,静心找自己无论喧嚣;祖训为我们提供立足之地,在闹市中感受前人的智慧。“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它给予我们的智慧在自己的砺炼后更闪着光亮,启迪着我们用自己的理解构造属于自己初心的纯净一方。
再者,祖训经过时间的酝酿则更弥足珍贵,其色不消,其形不改。祖训必为箴言哲理,是奉行准则,在新的时代下也可以拥有全新解读。“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王羲之对于写字的感悟,给予后人的更是做人的启示。忠厚守边、献身革命等有时代气息的字眼,如今诠释为爱国、创新,未有“过时”之说。
血脉相承,更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拓展与发扬。一物或许流失,而一言足承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