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的心目中,都向往着繁华似锦、碧树银台的中心,并且绞尽脑汁想要往中心跑,可到头来又有多少人能永久处于中心呢?
在许多人看来,名利场何尝不是中心,人人都似花一般,争奇斗艳,希望得到他人之赏识,永久地留在那中心的位置。当然也会有失意之人,最后流落于边缘之处,无人问津。
可是,难道于边缘处便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了吗?不,当然不是。只要心不沉沦,边缘也能绽放出比中心更绚丽的花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公将彭泽县令的官印弃于几案,回乡作农夫,主动从中心退回边缘。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体验着寻常百姓的农耕,看到儿童嬉笑玩闹于田间,享受着亲近自然的悠闲快乐日子。
处于名利场的他,只会愈发提心吊胆,深受束缚,精神渐渐萎靡。即使真正来到了高位,可这终究得到的虚名浮利,却难以填补精神上的缺失,难以解脱心灵的束缚。那么在中心又有何意义?
陶渊明退出中心,回归田园,远离了烦杂的俗事,摆脱了名利场的骚扰。陶公笔下的山水草木充满着生命和情谊,而自然景色田间的劳动使他找到了归宿与寄托,快乐与心灵的慰安。心灵变得更加澄澈,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书衔笔惯字难小,学跪膝忙时有声。”袁枚不愿卑躬屈膝过一辈子,便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提出辞官,将江宁一处园子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凡事不可苟且,而于饮食尤甚。”他于随园享受着各种美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他亦于随园享受着无限乐事。他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逍遥自在,让人羡慕不已。
名利场就像中心,看似物质丰富,是绝佳之地,可是物质上充足的人,精神未必是丰盈的。人何不退回边缘,做着真实的自己。相比于物质上的充足,精神的充足更加有分量!边缘有时比中心更加有魅力。
边缘看似大雪弥漫,空寞萧瑟,实际上却散发着不同的光辉,温暖人心。挤在中心的朋友,何不试试退回边缘。
于边缘绽放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