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专家晚上好!我于1月26 、27日很荣幸参加了李xx老师沙盘培训,聆听李老师的讲解 收获颇丰。有一股冲动想借助这个平台把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顺便讲个小插曲,27日是我将老师送到车站。令我兴奋的是在路上我与李老师进行探讨,不能说是探讨而是请教,最后李老师把在个案中自己认为的得失也有交流,从这个角度说,我也有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我会融入这个发言与大家分享。
首先说说沙盘游戏治疗的由来,讲这个话题不能不提美国伦敦的儿童精神病学家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他受到威尔斯《地板上的游戏》书的启发,威尔斯发现自己两个儿子在地板上玩玩具,几次之后身上存在的问题消失了,便写了这本书,此数值时披露了这个现象,玛格丽特把玩具和沙盘结合到一起,并把它命名为“游戏天地技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提升,多拉·卡拉夫又做了理论上的充实的技术上的拓展,正是命名为“沙盘游戏”,1985年卡拉夫创立了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协会,到1988年美国成立了协会,1991年《沙盘游戏治杂志》正式创刊,标志着沙盘游戏治疗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治疗体系。
心得:从我个人童年经历讲,我小时候70年代在农村几个小伙伴拿着玩具在沙子堆上做游戏,我也问过父亲,祖辈小时候都是玩过这个游戏的,我赞同李老师讲的沙盘来自中国,我小时候还玩过“过家家”我认为他有点像戏剧治疗中的心理剧,中国许多地方或是方面一些好的东西缺乏提炼,生活到科学技术这个高度,以至于许多发明创造被外国人命名。我认为我们那代人是幸运的,自然而然的在很贫穷的条件下却享用外国的现代技术,而现在的儿童在物质条件优越的条件下却要花钱,请人并到专门的场合去接受这项技术,这很有意思,同时我还注意我们70后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比90后、00后要小,我认为是社会的发展,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群体(团体活动)减少了造成了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增加了,现在教育尊重儿童的独立意识,过早自己一个房间,业余时间都花费在培训班上,不像我小时候,胡同里一大群孩子,上树掏鸟,下河捉鱼。爬山偷苹果,多么令人回忆呀!
其次我说一说对这个疗法的认识,卡拉夫说(李老师在课上讲的)我什么也没做,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好起来的,我们把李老师做的个案与这句话对照一下,就会发现李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是有说话的,难道李老师违背了卡拉夫的意图或是沙盘疗法的本原吗?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卡拉夫那个时代或是之前,应是大部分针对儿童做沙盘游戏。儿童多动症、自闭症卡拉夫让其多做几次沙盘自然而然好起来,我认为是可信的,对于成年人恐怕要复杂一点,有些技术还是要用的,我从李老师做的沙盘个案中看到了课本所讲的积极关注、重复,参与性技术,影响性技术,同感等等,这些东西不用我具体一一指出,每个人都能感觉出来,我要说到这朋友们有人会说你这没心得呀,我认为个案中,李老师说求助者:你想一下,小马会对父母说什么(这里运用了意象对话技术)当求助者说:我不知道!李老师说你想象一下可说什么(这里运用了引导技术)这些是我的个人理解,希望朋友们多发表不同意见促进我个人成长。
最后我透露一下,再送李老师的路上,李老师曾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这是做教学示范,我一直在谨慎的把握着这样一个度:我不能过多的引导这名学员呈现出更多深层的潜意识,因为这只是一个教学示范,我要保护学员的隐私。我那时那刻感觉到了,咨询大家对心理咨询原则牢牢遵守、坚持, 李老师反复叮嘱我;战友你做咨询时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心理咨询师是一门助人的行业,对求助者丝毫的伤害都是咨询师的失职和职业操守的违背。 说了很多,占用了大家很多的休息时间,所说所想可能有许多不准确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