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祝贺获得表彰的各所学校。有这么多的学校被评为行为规范示范校,说明大家在学生文明素养教育、培育合格公民方面做的确实很扎实,成效很显着。
开展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是教育局引导学校关注《中小学生守则》的落实、关注公民素养教育的重要抓手。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很多精神层面的、思想层面的观念和思考,通过眼睛这一行为,就能够窥得其中的秘密,这充分说明了行为和思想的内在关系。还有一句话大家也耳熟能详: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的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一个行为的背后一定隐含着价值判断。因此,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其实就是希望借助师生“行为”这个窗口,去发现他们在思想观念、精神层面的新动态、新变化,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影响和感染他们,让大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行为规范教育停留在对师生行为的观察和矫正上,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借助“行为”这一载体去发现其背后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从合格公民的角度去引导和培育,提升大家的文明素养和精神面貌。
一个合格的公民,应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品质:关爱,尊重,责任,公平,信任,品格。要培育这些品质,需要从最基础的要素做起。
先说关爱。在《中小学生守则》中,与“爱”有关的规范和要求就非常多,比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珍爱生命;自尊自爱;热爱集体;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等等。怎样才能做到这些?要从爱自己、爱父母、爱师生、爱家庭、爱学校、爱自己生活的社区开始。有一位外省市的小学教师在前几天的博文中谈到,小学生的“自虐”现象非常普遍,在面对学习的压力、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时,孩子不知道该如何消解,往往采取自虐的方式。我看了这篇文章后心里很沉重,如果一个孩子连关爱自己都不能得到保障,要让其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人、爱社会谈何容易?对他人的爱,首先体现在理解对方的精神世界上,其次体现在尊重对方的自尊心上,再次体现在内外一致,不会因为是否是本班同学而有差异。爱是一种互动关系,要让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一种温馨,自己也愿意为这个和谐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这就是爱的基础。
再说尊重。尊重由近及远可以分为不同的层面,首先是尊重自己,其次是尊重他人,然后是尊重规则,还有尊重文化传统和信仰,以及尊重周围的万事万物。课间同学之间的相互打闹,原本都是游戏的性质,但稍不留意就会升级为身体上的伤害,导致各方的关系紧张。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孩子没有建立起对他人的尊重。在没有征得对方允许的情况下,去触摸甚至推搡别人的身体,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是应该受到校规的处罚的。我们应该让孩子尽早理解这一点,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依据规则保护自己。同样,面对越来越开放的社会,学校的生源也来自四面八方,对不同地区人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的尊重和理解,自然成了今天行为规范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说责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权利意识也越来越清晰,维权的事情越来越多,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师生之间因为一件事情产生了纠纷,干群之间因为一项工作产生了矛盾,都希望能有一个平台,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我们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建立起师生的权利救济制度,依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利。当然权利和责任、义务是对等的,你要享受什么样的权利,首先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将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做到位。只强调权利不去尽义务,自身的权利也不会得到保障。
四说公平。有人认为今天的社会有三大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分别是教育、司法和收入。之所以会将教育放在首位,是因为教育是让不同阶层的人改变自己命运的最有可能的途径。正是因为如此,老百姓对教育公平看的非常重要。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等,通过一系列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国家正努力将起点公平做好,但比这更为重要的过程公平,就需要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加以落实。学生对学校教育的不满,不公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常常就体现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在一个个的教育环节上。
五说信任。信任就是相信并敢于托付的意思。我把一件事情托付给你,这本身包含着很多的信息在其中,包括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一种高尚的情感、一种关系的纽带,等等。我们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能够世代相传绵延不息,信任文化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今天,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这种文化传统深受冲击,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就能很典型地说明这一点。在学校层面,信任的文化也常常在无意之中被打破。几天前,我曾看到一个孩子与爸爸的对话。孩子说老师都是不可相信的,爸爸问孩子为什么,孩子说班主任临时有事,学校安排了一位教师代课。孩子们很喜欢这位教师,给他讲了不少心里话。没想到班主任回来之后,这位代课教师将孩子们所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向班主任进行了汇报,班主任在班里对这些话又进行了一番回应,让孩子们一个个灰头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