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上,我总能时不时的听到喧闹声中格格不入的斥责声,看到孩子害怕的缩成一团,瑟瑟发抖的样子。而这时常常伴其左右的是家长的愤怒,孩子的无助与眼泪。
每次见到此景,我的脑海里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以前在街上听到过的一句斥责。被斥责的孩子大概跟当时的我差不多大,却被她的妈妈在街上当众斥责。听到这腔调,别说时被训斥的孩子了,就是一旁路过的我也被吓得瑟瑟发抖。六年过去了,那情境还记的真切:“你哭什么哭!你再敢抽一声,你再敢掉一滴泪,你就不要跟着我回家了!”孩子强忍着泪水,抽抽搭搭的拽着家长的衣角,眼睛里透漏出恐惧的目光……想到这儿,我的心不禁开始一阵又一阵的颤抖。虽然,我可以理解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哭,但这些话对孩子内心的伤害会有多大呀。你可能当时消除了孩子的眼泪,可孩子心里的“眼泪”你能消除吗?
哭,是一种很正常的表现,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把他视为猛虎呢?因为,更多的父母认为,孩子但凡是哭了,就是软弱,遇事退缩,抗压能力差的表现。是的,父母是为了孩子好,他们不想让孩子成为遇事只会退缩的人。可是,哭不仅仅是软弱,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情感宣泄的途径。
哭,可以表达多种的心情。人们激动时,会流下激动的泪水;懊悔时会落下悔恨的泪;伤心时,会流下伤心的泪;感激一个人为或为某个事感动,也会流泪;生病时,难受的呻吟哭泣;受了委屈,不被理解……可能都会哭泣。如果大人哭了,人们会试图去理解,去分析,去换位思考他为什么哭,但孩子哭了,更多的家长是不问缘由让你马上先停止哭泣。哭泣是感情的宣泄,又不是水龙头,说停就能停的,你没按要求停止哭泣,那就变成了错加一等了。
落泪,是哭泣的一种表现,但落泪不全等于哭泣,比如切洋葱时,眼睛会流泪,眼睛进了风沙,会流泪,甚至打哈欠,有时也会流泪。可是他们并不是哭泣。只有身体感到不适作出的条件反射,也可以说是一种保护措施而已。但是哭泣,虽不等同于以上的流泪却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因为哭泣可以让我们缓解压力,排解委屈落泪,不全是哭泣。
同学们,眼泪≠软弱!适当的哭我个人觉得是可以的理解的,但我们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能做到,我想最起码不被理解的委屈的泪水会减少很多。但是也请大家记住:眼泪无法选择,眼泪更无法洗去痛苦,虽然我们可以哭,但是流过泪之后,我们不可以一蹶不振,而是要振作,要继续向上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