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我只是很喜欢读书,因为我觉得一个呆在书中,感觉无聊又无趣。在故事里,我找不到能和自己说说话的朋友,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对着镜子傻笑,在哪里,有我的梦,我心灵的归处。但鉴于妈妈对我的管束,我必须每天坚持读书并写些心里感受。就这样,不管坚持了一个月,自幼爱动的我便坚决摆手不干了。
厩得那是一年暑假,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西游记》,那时是每天早上守在电脑旁。等待他的播出,可能是因为小孩都对像孙悟空这样无所不能的人展现出莫大兴趣。所以我也会聚精会神的观看每一集。后来因大结局被错过便哭闹着让妈妈帮我买了本《西游记》,当我接过这本书时,心里是充满着喜悦,竟可以感触自己的心跳。之后,便耐心的将这本书读完。读着时就感受书被排成电视剧便丧失了许多原汁原味的东西,譬如说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情感以及在字里行间所体现的神秘感,给人无限想象空间,尽管电视剧给人实物的感觉,但限制了人的思想,这本书充满了神奇,对于其中的人物描写得也有颇有效果,使人有种身灵其境的感觉,渐渐地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后来,便渐渐地对书产生了兴趣,因为我从书中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找到了作者的情感。每当黑夜的时候,一个人静静的坐在窗边,观察着天边的每一颗星星,他们难道不是每本书的灵魂吗?是啊!书是如此的多啊,就多得如繁星一样,但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本就如找回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星一样遥不可及。
厩得还是中学时代,我曾经看过《欧也妮。格朗转》这部电影,那是前苏联电影艺术家门拍摄的影片,但由于国家之间的差异,我对这部剧并不太深刻,直到今天接触到它,对于他的痴迷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在书中,欧也妮的纯真执着,老格朗台的吝啬刻薄,青年夏尔的玩世不恭都表现的相当的生动而又深刻,还有,整本几书笼罩着的那一种阴森惨淡的色彩和情调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实上,我对于外国名著的了解少之又少。但第一次面对巴尔扎克的作品之一,而且是我最爱的法国文学作品之一。平心而论。这部小说叙述的不过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普通的事。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而能让读者如痴如醉就是因为它吧一个多么渺小的画面加上时代和社会环境下,而且具有独到的艺术风采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其实,每本书都有自己独到的含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你是其中一个,如果你能深悟自己所读的书,你就真正的品了它。
读书并不是在于它的文学价值有多高,而是在于它给你的感悟。我在书中读到最大道理就是心静自然凉,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平静的心理。
在21世纪的今天,书是不可缺少的东西。近代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作为21世纪青年,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梦想而读书,让书扩大我们的视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