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这句名言是不是常常会听到呢?在日常生活中,存留在海绵的水有利也有弊,你把它里面的水挤一挤吧,会弄湿你得衣服;不挤吧,你就没有多余时间。在快节奏的大都市里,每一个人都不能懈怠,生怕我们赶不上这么快的速度、这么快的时代。但人有惰性,必须在今天完成的事情量很多,却在一个时间段只想放松。那就只有用碎片化的生活将它补全。原本那么简单的用一部分整的时间做完的事情,却要分成碎片化一部分一部分拼凑起来。我,也许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零零零……”闹钟在六点三十分准时响起。“啊……不想起床啊!”昨天晚上睡得好晚啊。不行!今天晚上一定要早点睡觉了啊……好困啊,心想着,眼睛要闭了起来。不行,快点起床,否则要迟到了!心里的这种思想支配着我慢慢起床。简单地刷牙洗脸梳头后,我打开手机,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看昨天睡着之后还有没有人发我微信。确实好了之后,却发现早餐没动几口。眼看出门时间马上要到了,关掉手机放回书包,随便喝一点粥,立马飞跑出家门,一边跑还一边急忙系上红领巾。打了一个哈嚏,走进班级的门,把作业放在桌子上,再趴着休息一会儿,好累啊!时常,老师会早点布置回家作业让我们可以早点写,但是,这件事是一把双刃剑,有些人会在副科上写作业,只为了回家能减少一点作业量。
一天上课的疲累都要延续到回家做作业。回到家第一件事情—放下书包。以为我要写作业了?不不不,首先我先吃一些家里的零食休息一下,然后慢慢吞吞地挪到课桌前,坐下,又站起来,倒了一杯水,又站起来,拿一下手机,时间就慢慢走过。转眼五点半了,我开始“认真”地做起了作业。“嗡嗡……”“咦……有人发我微信?”拿起手机,回复短信,又放下了手机。觉得有些安静,又拿起手机,播放音乐,一边哼着音乐,一边做作业。呀,查一个单词,又拿起手机,这一次不是直接点开翻译软件翻译,而是玩了玩游戏,点赞朋友圈,看看微博,然后又继续写作业。刚想动笔的,却发现这个单词依然没有查,又拿起手机……循环往复,竟发现我做了三个小时才把原来两个小时能做完的作业做完了。这一个小时我在干什么?毋庸置疑地我在浪费时间。然后,我又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晚饭,时间又被浪费了,睡觉时分却已经十点了。心里想着:明天晚上一定要早睡!
我把一整段时间,拆分成碎片化时间,用“事倍功半”来形容也是再好不过。效率不高,时间也被浪费掉了。一天天,就这样慢慢度过。在生活中,还有一个词—“碎片化阅读”,常常在你我身边徘徊。
在路上,在家里,在工作,在学习,我们现在都可以用手机来看书,随时随地,轻轻松松即可下载一本书来看。但有没有想过,在这么快节奏的时间里,你又能在什么时候看?能看多少?能看透彻这本书吗?一般,我们都会用到碎片化的时间。倒水时,拿着手机看书;上厕所时,拿着手机看书;吃饭时,拿着手机看书。真是“废寝忘食”地看书啊!这么着急地看书,想必也是囫囵吞枣,只是看清大概意思罢了。
碎片化阅读,就像一颗糖果。当你含在嘴里时,你会感受到无比的香甜,甜蜜萦绕在舌尖。但时间慢慢过去,糖也越含越小,你也越来越饿。而翻开一本真正带有书香气息的书,就像一碗米饭。虽咬下去没有甜蜜,却在最后有一丝丝甘甜,你也有了饱腹感。在家里,明媚地阳光透过窗户,你坐在椅子上,安安静静读一本经典。远远比在忙碌过程中打开手机,看一小段着急地一目十行要好的多罢!但是我却发现尽管我知道要怎么做,可我已经不想再翻开书籍了。它就像一种本能反应,渗透进我们每一个人中,慢慢用越来越多的碎片化时间来阅读所谓的书籍。
一个完整的时间段,慢慢被拆散,一点一点破碎,一点一点分裂,正让我们“合理地利用”越来越多的碎片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