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的春节,在记忆中的那个小镇。诸多的欢乐和欣喜在回忆里埋藏,沿途逐枝怒放。那时的我们,一年中的期待定格在除夕和正月初一的那几天,定格在烟花绚烂绽放星空的那一瞬间。
北方的春节,腊八是年节的前奏,甜甜的腊八饭和那一句“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算年”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大人们会在那一天外出购置年货,小孩子也会戴着套袖拿著扫帚来打扫卫生,漫天的灰尘落在孩子们胖嘟嘟的小脸上,小手一抹一擦就变成了一只“小花猫”。布置居室后,就代表着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合家团圆在除夕。除夕的晚上,家家户户的窗户向外透着温暖舒心的灯光。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无论长辈晚辈,无论大人小孩都围在一起。寓意全家团圆。那时的年夜饭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代表对一家人的问候和温情。既对我们即将逝去的一年怀有留恋之情,又有着即将到来的新年浓浓的憧憬。午夜饭中自然少不了压轴的主食——饺子。
北方的饺子馅料十分讲究,往往把硬币、糖、花生仁、枣子和栗子等和肉馅一起包进新年的饺子里。吃到硬币的人象征着新年发财;吃到糖的人表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则代表健康长寿。不过,对于零花钱紧凑的我们,只会情有独钟于“硬币饺子”。然后把硬币洗干净用来买烟花爆竹。记得那一次,我和表妹在压岁钱冻结的情况下,只能打饺子的“主意”,表妹的眼睛滴溜转盯着饺子,想看看哪个是幸运儿。那天我们一人吃了一大碗,钱没有吃到,小肚子却被撑得滚圆。最后,大舅妈一脸无辜地说了句:我没放银币哪。我只想说,我们好受伤!
春节时,整个小镇都是华灯璀璨,鞭炮声比起彼伏。绚烂的烟花绽放在漆黑的星空。这天家家户户会贴春联,小时候自己并不喜欢买来的烫金似的春联,而是羡慕那些自己铺纸挥墨亲自写的。记忆中整个小镇都是焕然一新,我们小孩子会在家看春节联欢晚会,心中悄悄记下赵本山对范伟猜的那几个脑筋急转弯,用来“忽悠”小伙伴。大人们则会在大年初一一大早便去走亲串友拜年问好。
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那鲜艳亮丽的“毛爷爷”。那一句屡试不爽的“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为我们的童年讨来了无数张花花绿绿的“毛爷爷”。满心欢喜后又要忍痛割爱恋恋不舍地上交,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看着那仅够买糖果的硬币。
现在,罐装八宝饭和八宝粥在每家超市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唾手可得,添加剂的味道比家的味道更博我们的味蕾。年夜饭时手机信息的提示音充斥着耳膜,每个人只顾得对年夜拍照发朋友圈。速食水饺更是塞满冰箱的冷冻室。饺子中的硬币和红包也被网络红包代替。大人们也开始用信息群发的方式拜年。偌大的小镇,只是张灯结彩,那昔日的繁华热闹的街道诠释着现在时代进展中的落寞,人情味的淡薄。繁华依旧,人情味却没有长久。
今年的除夕,那天刚巧老爸加班,弟弟抱着手机不停地刷明星红包,老妈也学会发朋友圈。偌大的客厅有几分空荡落寞,平时最受欢迎的零食也在那一刻安静了,除了偶尔传来一两声炮竹的声响和烫金的春联,春节似乎有些不复存在了。现在每过一次年,关于年的迷茫就平添几分。
话说回来,时光虽然流逝了,可那残余的美好时光中的事情,依然久久弥散在心头,余音绕梁一般。不必辛苦的留恋,那记忆中的余温,往昔的点点滴滴,便如泉涌般喷涌着,流动着,又俨然一幅幅电影胶片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