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我最向往的事是回乡下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田间挖泥鳅。
冬季的寒风虽然有些刺骨,可阻挡不了我们外出的脚步,田地下那一条条肥肥的泥鳅总惹得我们心里痒痒的。今天我又带上铁锹和小木桶,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发了。田野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在寒风中竞相开放,我们并不放在心上。选定地点,我们挖起来,不一会儿,我就挖到了一条大泥鳅,可它使劲往泥里钻,一点也不像是进入“冬眠”的状态,我和小伙伴们手忙脚乱地忙乎了一会,总算把它给制服了。
挖了一会儿,我们就坐在田埂上休息,一位小伙伴说:“泥鳅明明也是鱼,可它为什么不和鱼一样生活在水中,而藏在泥底下?”我说:“鱼身上披着厚厚的鳞,有了“鱼鳞”这件保暖内衣,鱼在水里就不会觉得冷了。而泥鳅浑身上下光溜溜的,在水里难免会冷,它只好躲到淤泥里,厚厚的淤泥就像棉被一样裹着它的身子,它就能舒舒服服过冬了。”小伙伴们不同意我的说话,都哈哈大笑起来。
回到家里,我赶紧上网查找资料,网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甚至还有些五花八门的说法,我搜索了好多帖子,把这些帖子的答案综合起来:才知道鱼和泥鳅之所以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是因为它们生活方式、身体功能的差异引起的。我们都知道,鱼是靠腮呼吸的,它必须生活在水中。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泥鳅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第二年春天,又出外活动;另外泥鳅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比鱼强,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有淤泥、植物碎屑,缺乏氧气,这样的生活环境鱼一般不能生活,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
现在看来,我当时的想法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哦。科学家牛顿也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