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三十年,晋、秦围郑,郑使烛之武夜见秦穆公,烛之武巧言相欺,秦穆公竟为蝇头小利而与郑人盟,派兵戎郑,表面看是智人之举,其实乃愚人之为也!
其一,轻信“亡郑而无益于秦。”
依烛之武所言,确实无益于秦,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秦、晋均为春秋霸主,他们虽为同盟,但骨子里都打着一统天下的如意算盘,现在就是一个灭晋、郑二国的大好时机,秦穆公却错过了!其实晋、郑交战,秦军作为同盟军,完全可以保留主力,只派少量兵力联合晋军,晋文公一心灭郑,必全力以赴;狗急亦跳墙,何况一个郑国,郑国也一定会全力反击。战争结束,无论谁胜谁负,都必定两败俱伤,此时秦穆公只要坐收渔翁之利,则晋、郑两地均属秦矣。此举对秦岂非是大大的好处?
其二,受离间“晋文公无信。”
晋惠公没有割焦、瑕两地与秦,当然不守信用。然郑国呢?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攻晋,当楚成王被晋击败后又向晋请罪求和,这不也是墙头草,两边倒嘛!此无义之为与晋国无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秦又何必与这样的小国结盟而得罪一直和自己关系较好,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呢?
其三,既与郑盟,何不灭晋
从地图上我们知道,晋国在北面,而秦、郑分别于晋国东南、西南,若秦、郑同时出兵攻晋,互为犄角之势,必可灭晋,到时就再没有什么国家可与秦抗衡了。
虽天下终归秦所属,但又何必等到战国之末?
秦穆公,愚人也!
秦穆公真愚人也
相关范文推荐
- “和尚”其人
“和尚”之所以叫和尚,不仅因为他那短得几乎不存在的头发,发达的四肢加一颗简单的球体脑袋,更主要的是他身怀的那失传了两百多年的少林绝学和近乎方丈的大度。 初见“和尚”便有想叫他“和尚”的冲
- 故乡的秋
还来不及让我有察觉的机会,秋天就这样静静地去了,带着一丝丝说不出名堂的忧郁,只怪秋天来得太早、去得也太早。 那已逝的秋日,落叶伴随书声幽幽地飘落。校园的秋天没有李清照的“遍地黄花”,有的
- 那抹绿色
转眼间,秋色已逝去,冬天也已悄然而至了。放眼望去,绿色渐渐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满眼萧条的枯黄,伤感、忧郁不觉涌上心头。 那日和同学外出去超市购物,正准备离去,突然眼前一亮:满眼的绿色!耐
- 秦始皇墓前的沉思……
这是一支两千年多前的威武之师,他们之中每一个人,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高大、魁梧、相貌堂堂,威严的军服,整肃的纶巾,还有挂在身上的剑,握在手中的矛,更把他们衬托得英勇无比。 金碧辉煌的铜
- 择枝而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是谁在那月明星稀的夜晚,举杯痛饮?是谁在借“杜康”而抒发情怀,感叹人生犹如朝露,来去匆匆?又是谁看“乌鹊南飞”发出“绕树三匝而何枝可依”的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