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素质修养,是一个人判断另一个人的第一标准。而素质的好坏,只有自己的内心知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论国人素质演讲稿,欢迎借鉴参考。
大国国民应具有的素质
今天的话题是大国国民应具有的素质。
那什么是大国国民呢?顾名思义,就是大国的国民,所以首先得有大国,然后才有大国,就像先有老妈,后才有儿子一样。
那什么样的国家才算大国呢?显然不是地域广阔,如果是的话,中国早就是大国了,世界上比中国大的国家只有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可自清朝末年,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就不再被称为大国,相反的,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却成了大国,所以,大国肯定有其标准,标准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上网查了一下,也是各唱个的调,这里,我选了一种较长的说法,因为长的话,可以说的内容较多。
大国的标准其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古代,判断是否是大国,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众多的人口、辽阔的土地、强大的军队和巨大的历史功绩。所以,中国古代应该可以算的上是大国的。
18、19世纪时的大国已不再限于领土、人口、军队或者殖民掠夺,还要看它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这一标准,中国在经过几百年的闭关锁国之后,对于国际是知之甚少,更不要说地位和影响了。所以自然就丧失了大国的地位了。同样这也是日本成为大国的原因。
文明化进程催生了不同的大国标准,21世纪的国际社会对大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大国,不仅是GDP总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不仅是能在国际政治中左右局势,更重要的,他的社会政治制度是世界的典范,符合人类文明的进步标准,是他的文化具有巨大的魅力,影响全球主流价值观。
按照这一标准,我们来看看中国算不算大国。
一,经济
20xx 116693.6 9.1
20xx 136515 9.5
20xx 182321 9.9
20xx 210871 11.1
20xx年上半年 106768亿元 11.5
20xx年,我们与GDP总量位居第三位的德国只有一步之遥,有关人士估计,我们今年就望超过德国。
二,国际地位
接着是中国国际地位。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是多级化世界中的一级,美国是一级,欧盟是一级,中国应该因该可算一级。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政治力和前苏联无法相担并论,但仍有很大的影响力,并积极参与世界各类事件的协调,中国近年扩大了对东盟等周边国家的影响,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政治影响上升很快,但仍居俄罗斯之后,居世界第三。
三,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在这个资本主义国家环立的世界,你要说他是世界的典范,我想一定会饱受争议。所以是与不是,不好说,还是大家自己看办吧。就我个人观点来说,我认为现在还不是,从现在层出不穷的社会弊端就可见一斑了。一个典范的社会政治制度应该是完美的,这样他才能成为典范。随着中国的改革,不知道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后会不会成为典范。
四,中国的文化
说到这个话题,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大国,中国人发明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中国先秦,百家争鸣,各种学说相互碰撞,撞出了灿烂的火花;唐朝,诗歌盛极一时,书画也是一绝,宋朝,词,散文也辉煌一时,唐宋八大家就占了六个;元朝,推陈出新,元曲也惊艳了一回,及至明清小说,中国古代的文化的确是博大精深。
但,这只是历史,看看当今,有哪一项理论是国人提出的,有哪一种学说是国人创立的,就连国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文化,儒家文化在日韩发扬光大,茶道,中医在日本倍受推崇,围棋在韩国也长盛不衰,就来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被韩国给申遗了,难怪人都说,中国文化日韩传承,而我们自己却在玩着西方人玩剩下的东西,可笑的是有些城市还自称是历史文化名城,我看他可能只有历史而缺少文化,即使有文化,也只是一些快餐文化。
文化这东西,不像你种牛痘,一旦种了就可以终生免疫。其实,它较像是婴儿,需要你去细心的呵护,维持,并使他不断的壮大。
综上,我们可见,我们离标准的大国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但我们应该可以算是一个准大国了,这个结论是CCTV式的。
提高员工素质
今天,我要讲的是: 提高员工素质!
谈到如何提高员工的素质, 认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个问题只是一种表象,在 们这个行业中,现阶段员工素质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是,更深层和更重要的 觉得在于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有一个事实不能回避,那就是 们的经营者,特别是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创业者,在过去特定的行业环境中同样为生存而适应这个行业,在 们身上也带有部分行业的思维习惯和行为特征,这一点需要 们认识并重视。同时要尽可能的摆脱某些消极的习惯在决策和管理中的出现,用现代工商管理思想的方法全面武装和充实自己。因为“此时非彼时。”其次,在管理理论中有一种说法,一个企业就象一个人一样,同样有性格,个人的性格类比于企业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决策者的思维和行为特征将直接决定和影响下属和企业在公众中的行为印象。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企业的决策者或管理者的性格在平时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急躁的成分,那么, 们可以想象,这个企业的各级管理层和执行层的特征和行为表象会出现稳重的特征吗?再者,想必 们都知道,“一只虎带领一群羊”和“一只羊带领一群虎”的含义。这些都直接说明,提高员工素质的前提必须是 们的决策者以及经营管理者首先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决策者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 觉得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关系最为密切。 们平时听得较多的是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然而,片面的追求“顾客满意度”很容易导致对“员工满意度”的忽视,要知道,企业市场行为的全部过程自始至终都体现着员工参与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把激发员工的忠心和进取心放在首位,给大家营造出一个快乐舒心的工作环境,进而产生最佳的工作成果,已经成为企业长远竞争并取得优势的首要因素。但时,现实是在一些企业的决策者看来,中国现在是一个人力资源严重过剩的国家。他们认为中国什么都缺,惟独人才不缺,因为一方面市场上有大量“伺机而动”的熟练员工可供挑选;另一方面,企业如果对员工投资培训,员工长了本事就远走高飞,企业岂不成了其他企业的培训部?于是,很多企业只希望从别处挖来能人,却不愿自己培养顶梁柱,而能人既然可以从别处挖来,或迟或早也很可能被别人从自己手中挖走。与企业对人才缺乏信任相对应的,必然是造成人才对企业缺乏忠诚。在欧美高gdp国家的企业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怎样留住人才,亚太地区的一些低gdp国家的企业,则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招聘人才上。 们的企业太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在留住员工方面的投入十分不足。比如,很多企业的员工没有交流的平台,企业的信息缺乏透明度,员工很难参与决策,很难将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结合。
根据 们熟知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原理。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指数与企业效益成正比,说明企业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加大投入,最终促成了一个“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加大——员工素质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贡献率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投入继续加大”的良性循环。反之,如果企业都担心成为其他企业的培训部,又都巴不得把其他企业变成自己的培训部,整天只想着怎么把其他同行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挖过来,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个“企业人力资本投入不积极——员工素质提升不快——对员工缺乏忠诚和贡献率低——企业效益低——对员工缺乏吸引力——企业患上人才投资恐惧症”的恶性循环。
素质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素质形成于成长环境。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不同的人,成长的环境便是改变人们素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权威机构对世界部分国家竞争力的评价中,中国的国民素质排在第35位。中国7000万技术工人,高级技工仅占3。5%,而西方发达国家占40%以上。中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为日本的1/26、美国的1/25。我们的国家靠什么提高国际竞争力?就是要从细节入手,扎扎实实提高国民的素质。在德国,很多学校的办学方向就是“培养第一流的劳动力大军”,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晚清王朝大臣李鸿章,在出使俄国时,在一个公共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结果被外国记者作为笑料,大肆渲染,加以嘲弄,丢了中国人的脸。由此可见,成长的环境对素质的好坏有多么大的影响。
素质不能盲从。“随大流”这大家都不会陌生,而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在美国,交通路口右转车辆必须优先避让行人,即使是绿灯车辆可通行也要如此。司机看到有行人过马路,离着老远摆手让你先过。而在中国,大多数人的心理是:别人干,我也干。别人不干,我凭什么要干?所以才造成了“随大流”的出现。它归根结底就是盲从。对于一些“随大流”的事,他们从来都不会冷静的想想对于错,国人素质低下让许多人认为:我们只要“随大流”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盲目的跟从,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却始终没有人去站出来阻止这种行为的继续发生。父亲做儿子学,等儿子大了还是这样做,一代代传下去,所以国人素质才会越来越低下。
素质结果于内心。国民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了很多方面,像是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等,提高国民素质是一个伟大的工程,需要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首先应该有明确的素质标准可以参照,形成普遍共识,让这种标准成为习惯,努力向着标准靠近的过程就是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改变国民素质应该从学生开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素质,是一个人内心的东西,改变国民素质的最根本,是改变我们这一代少年人。
素质,只有自己的内心才知道,改变它,应该从每一个人内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