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高素质人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大家知道,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里,从“女蜗补天”到“嫦娥奔月”,从敦煌精美的“飞天”壁画,到李白“欲上青天揽月”的壮美诗句,寄托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飞天梦。
2003年10月15日和16日,在这两个载入史册的日子里,“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成功进行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国自己的飞船,自己的航天员,终于圆了中国人自己的千年飞天梦。
回眸这一历史的瞬间,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我们都不得不说杨利伟是一个高素质人才。飞船落地,舱门打开,面带倦容的杨利伟成为中华飞天第一人后的第一句话是“我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此后,在各种场合,杨利伟的一举一动,言行举止,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英雄的形象,更是一个高素质人才的范本。
杨利伟的高素质从何而来呢?有人羡慕他的先天禀赋。选拔航天员时的医学临床检査,涉及人体几十个器官:航天生理功能检査,包括各种耐力测试。无疑,能有近乎完美的身体素质,顺利通过如此“严酷”的检査,赖于爹娘给予的一副好身体。
有人说他是一个幸运儿。培养一个宇航员国家投入了多少?价值连城的仪器设备,多次修正的训练方案,无数人的倾力投入。能够被选中,并被精心培养,是一种机遇,能脱颖而出进入“首发阵容”,亦是一种幸运,继而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更是一种荣耀。诚然,杨利伟的成长经历确实充满了幸运。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幸运的光环下面,杨利伟个人的巨大付出。
在短时间内,他学习了天文学、天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航天医学、心理学、外语以及载人航天等七大系统,涉及30多个学科、10多个门类的知识;为打造特殊的身体素质,他接受了严格的特殊训练,并毅然向自己的极限能力挑战;在太空中,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体验太空飞行,他只睡了半小时……如此付出的动力在哪里?杨利伟的回答是:为民族争光,为航天事业奉献理想和信念!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发现,而是一个被实践一再重复的真理。遗憾的是,这条真理虽然一再重复,却又一再被忽视。这种忽视,在校园里表现更甚;每到招生季节,多少父母为自己的孩子争取一个进人某学校的机会而挖空心思,把每一种针对学生的营养品,每一本针对学生的参考书籍都一一记在心里,争相购买;家长多半不会为大投人而惋惜,却多半会为没能收到好效果而遗憾。其原因大半是由于把精力放在了条件的创设和知识的灌输上,偏偏忽视了对学生动机的激发,意志的磨硕;作为当事人的学生,更缺乏强力的上进性和吃苦耐劳精神。
从杨利伟这个高素质人才的范本上,无疑再次证明了高素质人才必须是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前提条件的。为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注重其意志的锤炼,才是立人之本,强国之路。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的你有同感吗?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培养和造就大批有理想、有文化、有意志、有毅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人民的福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