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僧人在漆黑的晚上赶路,跌跌撞撞,看不到前进的方向。突然,前方出现一个提灯的人,为僧人照亮了前方的路。僧人感谢提灯的人。提灯的人对僧人说:“其实我是一个盲人。”僧人大惑不解,问道:“你既看不到,那提灯又有什么用呢?”“我虽然不能用灯照明,但是可以为别人照亮,也让别人看到我。这样,他们便不会因为看不到我而撞到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点亮自己的灯。照亮他人就是照亮自己,帮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赤壁市财政所副主任同志就是一位这样的提灯人。
经管站地处偏僻,条件简陋,人烟稀少。1996年,20岁刚出头的带着军人的英姿和报国立业的青春理想来到这里。面对一座荒山、一张破桌、一滩烂账和一位老伙伴,他雄心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他想,自己虽然只有高中毕业,但出身金融世家,自学过许多会计知识,从事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应该是绰绰有余。第一次到村组查账,面对村组混乱的流水账,他无从下手。从村组干部和群众失望的眼神中,他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能力的低下,才知道自己是门外汉。虽然艰苦的环境没有浇灭他的理想,但力不从心却让他长期纠结伤感、消极低迷。他想放弃,想去经商。乡党委政府、市经管局党组织知道这一情况后,迅速安排专人找他谈心。心结解开后,无论是下村清算,还是进城学习,他都主动请战。他利用一切机会给自己充电,力争业务上脱贫致富。
1998年春天,对于基层单位来说,电脑还是新生事物。在农村,会电脑的人寥寥无几,更不用说用电脑办公。听说在中学教书的表哥买了一台电脑,当天晚上就兴致勃勃地赶到表哥家,请求表哥教他电脑,也异想天开地想用电脑办公。一台电脑,白天表哥要用,他只能晚上学。秋去冬来、夜以继日,通往表哥家路上的小草不知被他踩死了多少。一年后,他终于成为全市经管站第一个能得心应手心的操作电脑的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为了教同事学会电脑,新婚第二天,他偷偷拿走妻子两千元的喝茶钱,到银行贷款三千元,跑到县城买回一台电脑。那时,四千多块钱对于一位生活在农村的小职员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为别人点亮一盏灯,你值得吗?为此,妻子埋怨过他,父亲训斥过他,还有些人认为他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说,心中有他人的人不是疯子和傻子。即使是,我也甘当这样的疯子和傻子。
农民负担监督卡数据的管理以及监督卡的填写、发放是基层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发现各村文书填写监督卡时,填写数据量大,填写字迹不规范,容易出错。文书们辛辛苦苦忙了几天,负担卡也没填到一半,并且差错多得很,填写工作一度瘫痪。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二轮土地正在延包,他正在进行土地承包证的打印工作。看到美观精致的土地承包证,他想,既然土地承包证可以打印,那么农民负担监督卡应该也能打印。俗话说得好,看花容易绣花难。对于一个只有中学文凭的人来说,要在电脑上编程,难度无异于上青天。从乡镇到县城往还几十次,向专业人士请教。经过反复琢磨和调试,他终于将负担卡各户数据通过电脑编程打制出来。为此,他死了多少脑细胞我们不清楚;我们只清楚各村文书对他有道不尽的感激和崇拜,只清楚第二年他的这一做法被推广到全市各乡镇,只清楚省综改处把赤壁的这一经验推广到全省各个县市。
机构改革后,财政职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基层财政干部的工作量更大。此时,终于媳妇熬成婆,被推选为副主任,走上了领导岗位。但由于单位人手少,他还是兼任预算会计、农村会计、政府会计等职。不幸的是,随着自己职务的升迁,妻子却失了业。为了生计,妻子不得不走出家门,到县城打工。从此,家务全落在他一人身上。这时的,既要管大家,又要管自家,真的成了管家婆。工作量的增加,让他不得不经常加班。为了把以前不熟悉的工作做好,他早到晚归。白天骑一辆自行车下村进户,晚上就一包方便面专心做账。为了工作,当他踏着星星和月亮走进家门时,看到的是双眼挂满泪痕的孩子和衣躺在沙发上熟睡;为了工作,他常常用一碗浓茶浸泡着倦怠的思维和神经;为了工作,他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而忍受饥饿的煎熬。但他却常说,有理想在,有希望在,痛苦也成欢乐。
十八年来,凭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凭着“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毅力,凭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在党组织的关怀下,终于从门外汉成长为业务骨干,从普通职工成长为单位掌门人。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和我们财政战线所有的职工一样,点亮了自己的灯。这盏灯,闪烁着信心、爱心、恒心的光芒;照亮自己,照亮了他人,照亮了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