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竞争是一种精神
同学们:
没有了对手和较量,没有了危机和竞争,任何事物都会因松懈而倦怠,从而走向颓废甚至灭亡。关于这个警句的故事很耐人寻味:一个参加过二战的英国老兵去日本旅游,看到3个日本孩子在玩一种叫“生存”的游戏,一张一张卡片上分别有虎、狼、狗、羊、鸡、猎人等图案,三个孩子各执一副。游戏规则是:虎能通吃,但两个猎人可以打死一只虎;一个猎人可以打死一只狼,但两只狼可以吃掉一个猎人;虎和狼都被消灭后,一只羊能吃掉一只狗。他大惑不解,怎么会有这样的逻辑?
日本孩子的回答是:“虎和狼都没了,狗就会处在放松状态,这时,不但羊能吃掉它,两只鸡也能将它消灭。没有了对手和较量,没有了危机和竞争,任何事物都会因松懈而倦怠,从而走向颓废甚至灭亡——我们的教科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同学们,多么发人深思、催人警醒啊!正是有了危机和竞争意识,日本,这个资源极度贫乏、人口众多的岛国,才会在二战的废墟上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竞争,是一种精神。每当我们看到体育场上运动健将们奋力拼搏的时候,我们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振臂高呼。使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高呼的是运动员勇往直前、不甘落后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体育将失去其真正的意义。同样,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将变得毫无生气。
有了竞争意识,人才会有顽强的生命力。龟兔第一次赛跑,由于兔子骄傲自满而惨遭失败,而在第二次赛跑时它能急起直追,终于反败为胜。因此,可以这么说,兔子的失败,是因为没有竞争;兔子反败为胜,是因为有了竞争。
竞争,是一种动力,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竞争,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不会提高。几百年前,爱迪生发明了有线电话,本世纪初美国推出了无线电话,改为民用时又推出了模拟电话,俗称大哥大,后来摩托罗拉、爱立信、飞利浦等公司争相推出数字电话,在短短的几年里,大哥大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齐全,价格越来越便宜,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竞争,有了竞争,才有社会的迅猛发展。
竞争,还是一种生存本领。在社会上,竞争就好像一位铁面无私的裁判,他永远遵守这样一条游戏规则:优秀队员,将受到百般宠爱;末流队员,将被罚出场外。在深圳的人才市场,高竞争之长者较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且收入高;而低学历、又无特长者,找工作十分困难,偶尔运气好,但也只是些收入低、不太稳定的工作。芸芸众生,适者生存。因此,为了生存,为了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学会竞争!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着名的思想家孟子说过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也就是这个道理。同学们,我们将要跨入的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将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和对手竞争;为了提高生命价值我们必须不断奋斗。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必须学会竞争!在学校里,我们竞争什么呢?
争创文明班,争当“三好”学生,今天的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运动都是我们学习竞争、检验自己能力的好机会。比一比,哪个同学的红花多;比一比,哪个班的红旗多;在竞争中,我们的收获会很多很多……当太阳出来的时候,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就开始奔跑,狮子知道,如果它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就会饿死;羚羊也知道,如果它跑不过最快的狮子就会被吃掉。
同学们,当我们长大,当我们进入全球化的社会,我们面对的竞争和挑战是严峻的。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学习竞争的规则。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所淘汰!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科学,学文化,一句话: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征途上,是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的。只有那些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同学们,搏击长空的小雄鹰们,未来的天空是阳光雨露和风霜雨雪组成的,让我们在竞争中练就一对强劲有力的翅膀,让我们在未来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第二篇】走出“自我中心”的阴影
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走出“自我中心”的阴影》。
“我崇拜谁?―我自己。”“如果没有自我,宇宙人类将是广裹的虚无。”“我是伟大的,自我万岁!”
这些言论也许我们并不感到陌生,尽管这种醉心“自我”常常会导致毁灭“自我”,但这充满了“以我为中心”的唯我主义的思想却并非随着一个人的堕落而销声匿迹。
“自我中心”是一种极端利己的腐朽思想,它把个人作为生活的根本出发点和唯一目的,这种狭隘的人生观只会埋没一个人存在的价值,让无休止的自我设计把心灵的沃土蚕食成荒芜的沙漠。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存
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本身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是一片沃土,为个人成长提供着丰富的养分,同时依靠个人的奉献和回报,得以永不枯竭。然而,一些信奉“自我中心”说的寄生者也在这里贪婪地享受,在囿于自我的狭隘天地里寻求不断膨胀的个人欲望的满足,割裂同社会、同他人唇齿相依的利害关系,结果只能使自己成为涸辙之附,很快走向覆灭。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就了一代代拱尚“自我中心”说的封建帝王,他们养尊处优,为所欲为,结果呢“长治久安”、“万世基业”,不过是历代君主的一枕黄粱,愤怒的人民一次次大水扭舟,“自我膨胀”终难免自食其果。还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利己的人最先灭亡,一旦他们生活中的‘我’被损坏了,他们就无法生存。他们的面前一片昏暗,只有利己主义和注定的悲哀。但是,如果人不仅为个人活着,而且是把自己融化在社会里,那便很难杀死他。
因为想杀死他,就必然杀死周围的一切,杀死整个国家、整个生活才行。”的确,当今社会里也有许多人,在以“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信条鞭策自己,默默奉献着光和热。他们虽然平凡,却将在与整个社会的融合中获得永生。
当代青少年在优越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自我中心”不良思潮的浸染。谁若被这副枷锁套住,必将由于背着沉重的“自我”包袱而远远落后于时代社会。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中解放出来。”他还曾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对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这正是自我解放的真实写照。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潮是脱离国家前途,脱离人民希望的。俗话说:“活着为自身,不如一根针。”渺小的自我,如果不融人到集体、社会中去,便一文不值。超脱于自我私情之上,人才能获得更广阔的驰骋天地,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才会在顺境中冷静清醒,不至于忘乎所以;在逆境中坚忍不拔,不至于灰心丧气。人需要有一种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它像人的脊梁,支撑着人们傲立于生活的风雨之中,那就是献身于社会,献身于人类。把
你的视野投向那光明的远方,渺小的自我将显得微不足道。人生,将在光明与醒凝的搏斗中放出异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