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校本培训心得体会集锦8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校本培训心得体会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本年度,我参加各种校本培训,观摩了多节优质课学习等等。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也和我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我上了四年级数学课,在教学中我能够将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能够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请教,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上了一节公开课。经过培训、实习、实践,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既使观念更新了,也将理论有所提高,现对整个学习培训过程总结如下:
一、更新教育观念
这次校本的培训,给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深深地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充实自己,那么,他的教学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提高了,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所以回到课堂后,我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小学的教学工作。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每上一节课我都认真地准备,精心设计,通过利用农远工程资源、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
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现在,我的教学更注重反思了,我上完每节课都认真反思,反思这节课成功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地方要改进,写好课后小记,单元小结。
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权威者转向参与者,激励者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
2、向专家型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7月,学校组织了20xx版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校本培训。多年的语文教学,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也让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已形成了定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教学理念,才能跟进时代的步伐,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在这次培训中,每天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观看培训视频,阅读参培同仁们的研修日志、教学故事,参与论坛讨论,让我不但深入了解了新课标的理念,而且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教育教学方法。现将本次培训的几点收获总结如下:
一、 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 许多 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 须在 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真正意识到语文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语文课本里,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不应该只停留在试卷上。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在8月29日和30日两天,参加了学校的校本培训,聆听了优秀教师和专家的汇报,从中学到了很多。从于秀梅老师身上感受到做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幸福收获,从孙荣鑫老师的学生习惯养成感受到了“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从吕健主任的“四个穿越”感受到对教育的挚爱和执着,从解现任老师的介绍中看到了一位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指导的负责和对学生人生引领的长效。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对孙荣欣老师关于学生习惯培养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有明确的目标
孙老师在发现了学生的习惯问题之后,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把学生的听课习惯、写字习惯等达到一个怎样的要求,教师的目标是明确的理想目标,更是坚定的执行目标。
二、有可行的方法
孙老师在习惯培养方面是有方法的,尤其是对习惯的细节培养,非常科学,非常细致,非常可行,写字姿势、坐的姿势、听课习惯,时时处处,点点滴滴,舍得花时间,舍得下功夫。
三、有激励的措施
孙老师是一个有心人,她会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以有效的评价,更会在学生不感兴趣,不够积极的时候,主动探索更简单易行的更有实效的评价方式,评价语言客观全面,是评价,更是指导。
四、有长久的坚持
有人说“人是习惯的奴隶。”因此,好习惯,益终生;坏习惯,害终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形成一个好习惯很难,改变一个坏习惯也很难。作为教师,接触学生时,学生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习惯,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必然需要长久的坚持。这一点,孙老师心理上有准备,行动上有坚持,也正因为这种坚持,才养成了学生各方面良好的习惯。
其实,孙老师遇到的学生习惯问题,我也遇到过,也曾试着努力去解决它,但往往在开始的目标就不是很明确,或者说目标定的就不高,而在执行时很容易对困难妥协,不自觉地放松要求,降低标准。缺少了对教育方法的主动探究,缺少了对细节的用心关注,更缺少了了执行时的`坚持不懈。听了孙老师的讲座,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在行动中改正,使学生受益。
好习惯,益终生,对学生如此,对教师也是。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参加校本教研的培训,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与新课改同行,与时俱进,适应新课程要求,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究、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 在新世纪新时代的社会里,社会的发展需要新型人才,这激烈着我们要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总结教学经验。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通过参加校本教研的培训,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数学及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使我茅塞顿开。回忆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感受颇多,下面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
第一、通过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二、通过校本教研的培训,为我以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层次,实行了“分层次、分类指导”教学,对知识水平不同的各类学生都不偏爱、不卑视、不讥笑,多给学生以赞许、鼓励、支持和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轻松的表情、和蔼的态度,以示老师对其的信任、关心、爱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多提问、多练习,多给学生活动、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即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的教学方法。 通过培训学习,让我意识到,要在新课改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不仅仅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还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认识,转变自我的角色定位,乐于施教,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来激发学习动机,透过工作潜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20xx年12月2日—4日,我校在六枝特区教育局的组织下在六枝影剧院进行校本教研专题培训。个性是对杨咏梅老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感触颇深,现谈谈我的体会。
贵阳市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校长杨咏梅老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的讲座很精彩,他让我们认识到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喜欢老师了,他才喜欢学习你教的科目,才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和“做”,尽管你自己认为已经讲得很清楚,但是学生挺费力的做还是出错(她列举了一个画图的事例),并且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而此刻的教学讲究互动,讲究以学生为中心,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上的资料。杨咏梅老师的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推行、实践。首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空,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用心、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蹲下来”跟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距离,使教师成了学生可亲、可信、可依的学习伙伴。整个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如:在教学中采用与学生聊天、游戏、讲故事、猜谜等活动来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放松学生绷紧的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益友,有利于教学的开展。课堂上关爱学生是师生互动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留意翼翼的保护学生的心灵。”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教师只有把情感中的精华部分给了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以真诚的微笑和满腔的热情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课后要能和学生一块玩耍,与学生近距离的接触,让学生感觉你此刻就是他的一位好朋友,好伙伴。在平时班级管理中要多说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少说他们的缺点和短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好的一方面,老师要利用他们好的一面去激发他们进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关注他们,关心他们,而不是拿他们的缺点在训斥他们,让更多的孩子有一个健康用心向上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再次,教学策略的运用要关注个体差异,倡导主动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寻求自我发展,让全班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人人活动,人人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独特和创新之处,消除教学紧张、畏难的心理,用亲切的语气,和悦面容,鼓励的话语,激励性的评价号召学生用心参与课堂。
透过本次校本培训学习,我认识到关注学生个体,要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潜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着重解决的问题。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6
转眼间本学期已到尾声,回顾在本学期校本培训期间,不断琢磨先进的教育理论如何运用到实践的课堂中去,经常与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说收益颇丰、获取匪浅。下面是在校本培训学习中我的几点心得:
一、校本培训的思想认识
首先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要在校本培训中有较大的收获,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校本培训是与学校、教师的实际紧密结合,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与传统的在职培训方式相比,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所在的学校以及课堂,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通过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能有效地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的意识,提升教师自我培训的责任感,激发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校本培训的内容层次
在校领导的统一布署下继续学习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与提高,进行了新课程标准的再解读,并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困惑与经验进行了交流。
三、校本培训的主要收获
这次校本的培训,给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曾经一直认为在教学上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此我在前几年的工作里,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备课、上课、课后总结、批作业、辅导,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五步曲。所以回到课堂后,我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在校本培训期间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本人的教学工作。通过校本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每上一节课我都认真地准备,精心设计,通过利用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接受校本培训后,反思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存在许多不足。同时深刻体会到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责任感、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努力追求创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主动、更自觉、更活泼、更多样地学习,把课堂与社会,把课堂与家庭结合起来,在更大更广的天地中获得发展,全面尝试新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以我要学的状态投入学习。
四、校本培训后努力方向
我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今后工作中向智慧型发展,在教学上朝科研型努力,做一个勤学习、勤实践、善总结的教育工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我们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7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及这段时间我们对全校教师开展的校本课程培训,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一、几点思考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
近年来,考试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考试升学率,反而会促进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考试,赢得成绩”,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为了有效地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这些观念包括:
⑴课程制度观。三级课程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大一统的课程体系,而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观。国家只制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教材则趋向多样化,学校可以选择任何经国家认定准予发行的教科书,这样就要求教师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制度观。
⑵课程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中,我国的课程价值取向基本上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对升学是否有用来衡量课程的价值;
二是过早专门化与职业化,以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来衡量课程的价值。这些是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但课程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也就是说要考虑课程是不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教育毕竟是一种造就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所以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其逻辑起点。
⑶课程类型观。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单一的国家课程,三级课程的试行,意味着课程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中将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并存。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⑷课程开发观。三级课程政策把部分课时留给学校自己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认可的前提下要自己确定开设什么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如此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此同时,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即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主体;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几点思考
1、课程观念需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3、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4、需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8
20xx年,带着对事业的追求、对工作中的困惑、对教育未来的美好憧憬,我参加了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第九期小学校长培训班的学习。在培训中,通过理念、管理技能、视野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我从众多的权威、同行那里汲取了中国教育当前最先进、科学、实效的思想与信息,使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得到了拓宽,深刻领悟了思想与思想的交流过程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过程就是一个心门开启另一个心门的过程的深刻含义,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着幸福与洗礼,在洗礼中体验着收获与快乐。我的成绩与收获颇多,简单总结如下:
1、学习期间,我们结识了一些有修养、学识造诣很深的学者和老师:杨铁钢书记、程春英所长、付红霞老师、单松涛老师、肖杰老师,李淑文、徐凤霞等知名校长,班长、学委、生活委员等我们的好同学在感叹他们学术造诣高的同时,自己收获着思想与理念,学习中逐渐感受到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的讲座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又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发人深省。他们具有的执着不屈的办学精神、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锐意创新的办学态度,足以让我们受用终生。
2、学习期间,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名校的办学底蕴和文化氛围:机关一小的校园文化,东胡二小、湖滨学校的课堂教学,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每次学习参观都是不虚此行。通过参观机关一小的校园文化建设,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是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并不是做花瓶,而是提升内涵。它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安排全面考虑,需要从细处入手,通过细节求实效。通过听湖滨学校和东胡二小的4节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学校办学底蕴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需要一定时间的历练,正如教师的课程改革理念一样,需要长久不间断的培训打磨才能入心入脑,教师的基本功更是需要周而复始的锤炼才能坚实。
3、学习期间,让我们感受了异地培训参观学习的异样效果和无穷魅力。XX年11月我们21位培训学员在班主任付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课程改革的前沿山东济南青岛孔子故里曲阜。10天的学习,我学得开心愉快!xx市xx区实验小学潘校长所做的《实施精细管理,打造品牌学校》,xx附属小学周校长所做的《走内涵发展之路,办优质特色学校》,xx实验小学马校长的《文化发展学校,特色铸就品牌》以及青岛洮南路小学薛校长的《扬科研风帆,创学校特色》等专题报告,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治校理念,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展示了学校的亮点和特色。给我们每个学习者很大的体会,引发了我们结合本校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进一步体会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至理名言总结的精妙之处。异地的先进经验和办学思想拓宽了我们的视野,通过沟通交流,南北方思维火花的碰撞,定能绽放出耀眼的焰火。
培训班即将结束了,但我们有太多的不舍,我们多想再在一起交流学习、我们多想再在一起沟通了解,这种集中授课和外出考察学习的方式,是联系实际研讨、参观、考察借鉴,实践总结提高的模式,是十分符合校长们的特点和需求的方式。本次培训内容的设计和选定注重突出专题性、针对性、时代性和前瞻性,使校长们真正学习到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新的教育信息、最有价值的教育改革和管理经验,真可谓取到了真经。
通过培训参观学习,我深深感到自己作为教学校长的责任,一定要努力工作,在本校教师队伍建设下功夫,做到以下几点:
1、量体裁衣促进教师教师主动发展。将根据教师不同特点、需要,帮助他们制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通过帮助使学校每位教师们找准位置,发挥好个人才能,享受到育人快乐,体验事业成功。
2、指导、服务到位,帮助教师快速发展。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不同问题,因此我将协助校长为教师寻找专家,适时地给予教师理论、实践等多方面的指导,对于教师中好的经验、方法及时要鼓励总结推广,对于存在的问题帮助分析解决,还要给教师创造机会、提供舞台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喜悦。
3、加强团队建设,深化教师发展。 创造努力工作的氛围,敬业的氛围。使教师在互相帮助中进步、在互相激励中前行。
4、强化教师培训,推动教师跨越发展。要想教师跨越发展,你、必须解决教师的教育教学观,进一步转化教师的观念。而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反复磨合,需要要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接纳的过程。任何一项工作或事业的成功,无一不是重在落实,贵在坚持,因此我将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升素质促进转变。
培训即将结束了,但我所学所思所感将延续到工作中去,并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化作源源不竭的动力,理想犹如天上的星星,我们犹如水手,虽不能达到天上,但是我们的航程可凭借它指引。我们期盼着,未来的优质教育行列里,有你,有我,我们一起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