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杰克现象”与“阅读期待”的调适》先是讲述了“杰克现象”的故事,在通过故事再来探讨阅读的本质,很值得你一看。
笔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阅读学研究中有一种有趣的“杰克现象”。
一个名叫杰克的学生,常常抱怨课文太没味道,上课表现很不积极。老师认为他是一个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然而在家中,父母却埋怨他过分迷恋阅读,有时一张旧报纸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有过上学经历的人都知道,学生在开学初拿到新教材后,一般都会先去看语文课本的课文,而不会先看数学时,然后拿题目来做一做。说到底,因为语文课本中的字孩子大多是认识的,文章讲什么,特别是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孩子都是有兴趣看而且是大致能看明白的。因此往往开学初,很多学生可能第一天就把所有的课文都阅读了一遍。简单地说,学生的阅读期待已经初步得到了满足。笔者在上学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这些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特别是情节、人物对学生来说,过早地失去了新鲜感。而这本语文书,还得陪伴孩子一学期的语文学习。
人类喜新厌旧的动物性本能,在语文课本的学习中一样有着充分地体现。
如果老师不能适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仍然用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重复训练,机械模仿,把学生当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那不仅是杰克们,还会有更多的孩子会远离阅读。
其实不仅是杰克这样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有着这样的倾向。当阅读期待得到满足以后,很难再有兴趣继续学习。
我在这里想给老师们提两个建议:
一方面老师在课文教学时要尽量少讲学生一读就知道的内容,如“文章有哪些人物”等显性的信息。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更多的尝试从表层的文本内容转到文本的内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发现不了的文本密码,特别是表达上的秘密。
第二方面老师要努力从一篇课文的教学链接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原野。
比如如何建立起从一篇到另一篇的联系,一篇到一本书的联系,一篇到一类的联系。这样的联系可以有多种的教学呈现方式。这样的联系有着内在逻辑自洽的关联。在被适度扩展的阅读语境中,原本失去新鲜感的课文会被重新唤醒和擦亮。与陌生文本的碰撞、链接中会产生全新的阅读挑战和意义。
这样的新鲜感弥足珍贵!这其实就是升级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我们要明白,学习的内驱力的培育和呵护是一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阅读教学领域中,就是要让阅读产生足够的粘性,无论是课内的阅读学习还是课外的阅读实践。
其实不仅是阅读的学习,所有高品位的学习方式的核心特质都是在不断地寻找学习内容的联系,在联系和融通中不断地扩展个体认知边疆,迭代升级个体的能力与思维。
这样的学习,不仅让知识,也让人类个体,从一个个的孤岛在底部真正连接成了有意义的大陆。
作者:莫国夫
公众号:莫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