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课堂讨论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老师,你肯定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精彩非常吧。下面我们来阅读文章《精彩课堂的不二法门》
今天来说说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精彩课堂的不二法门。
在一本书里看到这样一段话:“教了这么多年书了,对原来的一套内容体系都很熟悉了,突然要面对很多的新内容,尤其是上课还要尽量地使学生动起来,我担心这些做不来……其实你说,教学不就是让学生从老师这多知道些知识嘛,老师总不说,让学生自己猜,时间长了学生会怎么想啊?登上讲台的那一刻啊,我脑子里就想着:只要把我准备的东西全部讲完,就是胜利;整堂课如果不出错、一气呵成的话,就说明我真的表现不错。至于学生的体验与反馈,也就是日后在写教案后反思时随便加上几句的事情啦。”
“旧”的形式,“旧”的教师,依然是“旧”的课堂。但是学生是“新”的,环境也是“新”的。那么“旧”教育如何适应这一切的“新”呢?我们可以从“今日课堂缺什么”看到:如此一成不变的思想,怎样能与时俱进呢?如此“不思进取”的教师,怎能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呢?这就迫切地需要我们学会用“新”的目光看待教育。其中之一就是以课堂讨论的方式激荡思维,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讨论让学生的智力充分得到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独具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课堂讨论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促使学生从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习惯,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
课堂讨论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新意频现的教学载体。既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确立了学生是“语言实践主体”的意识,有助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的主人。
精彩的课堂源于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可以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课堂讨论正是创造精彩课堂的不二法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活创新潜能,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为沉寂的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专制课堂找寻民主阵地,为课堂发展体现人本追求。
通过讨论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
传统的教育方式以知识的传递为核心,使得学生成为了盛放知识的容器,导致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再加上班级制授课本身的局限,使得学生成为了一个个“规格划一”的“产品”,课堂也渐渐沉寂下来。
课堂讨论为沉寂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夯实了基础。
社戏(节选)
师: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篇小说不仅情节吸引人,自然环境描写细腻,更塑造了一些热情的伙伴和淳朴的乡民形象。请同学们运用“我喜欢文中的 (人物),因为他(他们) (评价其性格的品质),比如 (举人物表现)”的句式,三言两语与你的同桌进行讨论,勾勒人物形象。
(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之后,汇报如下)
生1:我喜欢文中的双喜,因为他胆大心细,聪明伶俐,比如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计上心来,解决“大船”的问题,并且“打包票”保证“我”的安全,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
生2:我也喜欢双喜,因为他像个小领袖,敢于负责,比如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
生3:我喜欢文中的阿发。因为他纯洁无私,比如午夜归航时,阿发以“我们的(豆)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
生4:我喜欢文中的六一公公。因为他淳朴厚道,热情好客。比如,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轻加责备,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是“应该的”。
生5:我来补充一下,还有他亲自送豆给“我”吃,“我”夸他的豆好吃,他“竟非常感激起来”。
生6:我喜欢文中的一群小伙伴,因为他们友爱热情,比如“我”是“远客”,他们得到父母许可,“伴我来游戏”。
生7:我也喜欢文中的小伙伴,因为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
生8:因为他们聪明活泼,比如对付细心的八公公,他们议论之后,想出要八公公归还枯桕树,当面叫他“八癞子”的办法。
生9:因为他们很能干,比如他们驾船技术高超,水性很好。
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社戏》的教学实录。在语文教学中,课堂常常涉及到人物特点和性格等方面的讨论,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教师运用了“我喜欢文中的 (人物),因为他(他们) (评价其性格的品质),比如 (举人物表现)”这样的开放句式,让同桌三言两语进行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各个人物的特点,并且懂得将自己的想法如实表达出来。
学习需要个人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也需要和他人进行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以及广泛的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碰撞思维,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一)主动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讨论恰恰切合这些方式,能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所获,以及由此联想和想象的内容与大家交流。这时候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就形成了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在接受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因而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可见,教学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地学习。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时候就需要为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极富能动性的人,他们不只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自己内化吸收,才能成为学生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然而一些胆小的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长此以往,他们会渐渐地成为课堂里的“摆设”。而这些同学或许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自己的同伴。这时教师如果给予学生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见解。那么每个学生的心理诉求都蒙得到满足,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
(二)参与性
在课堂讨论时,学生精神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讨论如同兴奋剂注入身体,将每个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好胜心理、被尊重的需要都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三)自主性
课堂讨论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的状态,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思路在讨论中碰撞、激化,从而促进思维的有序发展,提高思维活动的逻辑性、敏捷性。这种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得到广泛运用。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而且让学生养成了倾听同伴意见、取长补短的良好习惯,也培养了与他人真诚合作的精神。
(四)进步性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并接受别人的批评,从而在为人处事上更宽容、更谦虚。课堂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垫发展之路。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促成学生的良好性格,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课堂讨论的优越性和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尤其是新课改的深入,更是为讨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思荣
公众号:一个人的教育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