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古田军号》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是纪念古田会议胜利召开90周年、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召开5周年的献礼影片,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0xx年重点国庆献礼片。那么其观后感怎么写?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古田军号》观看心得,欢迎大家来参阅。
《古田军号》:时代没有距离,信仰永远热血
曾经小时候在课本上读到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时觉得此句相当有力量有信心,是一种成功在望的心情。而今天看过《古田军号》才发现,它更似一段热血励志岁月沉浸。
人生的不同阶段,看同一句话,意思竟然截然不同,真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而立之年,随着电影《古田军号》一起踏入了这段历史长河,才重新体会了当年革命每一步的来之不易。
《古田军号》开篇的视角是由三代投身革命事业家庭的农民儿子小号手开始,从他所见的一点点还原历史记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时的红伍在井冈山会师以后,在如何进行党的建设的问题上,进行了曲折而艰苦的探索。
把如何着重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建设党,形成比较系统的党的建设的思想纲领这段复杂的理论历史,用诚恳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并且赋予了强大的感深力,绝对是非常有难度的题材创作。
也可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时根据地建设比较复杂,怎么去建立一个适合队伍的制度,我们的党和,是经过了多次的碰撞与思想的摩擦,最终才有了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导演用深化历史的方式,重塑了军魂的红色记忆,令人也感动也深深佩服。
本片的每个细节都体现出了精心打磨的文化内核,除了还原古田会义的重大历史时刻,毛泽东化名杨先生帮助老百姓“解放女性,解放思想”这个情节,让我印象也是很深刻。
在一个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边劳动边持家,并没有什么机会去学习文化,特别是被封建观念束缚的女性,更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杨先生看到她们的难处,不仅主动帮她们赎身,还派了女先生教她们读书识字做人,体现了一个领袖的远识。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在打仗的关键点上,教女人识字明理有什么意义?从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女性所具备的基本认识,但信仰和理想都是一点点推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古田军号》不仅让观众看到了过去,看到了艰辛,也让观众体会到了伟人的胸襟。
还有一处,一直贯穿本片的“红领章究竟是大黑框还是小黑框”也让人感动。一开始就红领章究竟要大黑框,还是小黑框,一直没有决定。这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但是经过集体的讨论,逐渐让人感觉到了红领章蕴含的文化价值,每一个决定都有其慎重的考虑,以及它的存在的意义。
后来,刘安恭在战场上的牺牲,就更加明确了大黑框的深刻意义。它是思想的交锋,也是梦想的追问,更是信仰的力量,观影过程中,让人不时热泪盈眶的,是他们为解放事业的执著与呕心沥血!
可以说,我们这批成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也是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中年人,对于很多历史伟人、英雄事迹都特别熟悉,那么,如何讲好故事,如何让人在经典故事中再度有新的升华,是《古田军号》颠覆性创作面临的难度。
虽然描写“古田会议”的影视作品不止一部,但从今天的角度看《古田军号》,能感受到了同一历史的不同心情。我想这就竖家一直以来提倡的“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的意义所在。
看这个影片,感动过,流泪过,从革命的故事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奋斗,虽历经艰辛仍不觉累,心中豁然开朗。人有的时候不能一直往前奔跑,要学停下来体会初心,才使得人生更加丰盈与自信。
《古田军号》观看心得
《古田军号》用超过3600个镜头、跨越90年时空,通过恢宏震撼的视觉效果,来讲述了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到闽西期间,青年革命领袖毛泽东带领红军在绝境中探索真理,开辟中国革命成功之路的非凡历程。下面就来分享一下观看《古田军号》的感想吧。
首先,这真的是一部年轻的电影,人物出场帅气拉风,伴有动感的画面切换和打击乐伴奏,可以感受到导演所呈现的“年轻人的语境”。电影中的画面给人很强的代入感,毛主席作为“杨先生”上课时文质彬彬的气质就好像大学里教“马原”的那位年轻教授;古田会议旧址里飘然落雪的中庭让人恍若梦回90年前;挑选军装时毛泽东拉着朱德奔跑的画面,就犹如随时会与你擦肩而过的热血兄弟。
在《古田军号》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见的“接地气”的伟人,看到了他们的青春与热血,看到了他们的善良与平实,看到了他们不凡的风骨与气度,更看到了他们对于信仰的执著与奉献,看到他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盼。这次与1920xx年的热血青春的深情对望,格外热血,格外振奋人心。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毛主席对人民真挚而深厚的情感,正是因为这种情感,90年前,共产党从古田出发,打了一场翻身战,建立了新中国。90年后的今天,我们继续在党的领导下,打了一场艰巨的脱贫攻坚战,去年我们平山成功脱贫出列,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归结到一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电影《古田军号》能够让我们缅怀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追忆红色政权从哪里来,对于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古田军号》:奏响两个时代的“好好活着”
如果当代的年轻人,可以找机会和自己的长辈有着更多交流,其实也是一个从他们眼中看世界的过程。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长辈们也正在经历;而我们未曾经历过的革命时代,听着长辈们娓娓道来,何尝不是一样新奇体验。
8月1日上映的《古田军号》就是这样一部用年轻人的视角,用孙辈的旁白来讲述革命时代故事的特殊献礼电影作品。与以往的红色题材影片有着更多创新之处,同时,也让更多的年轻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有了代入感,更贴近年轻观众。
独特小号手视角,孙辈旁白更亲切
《古田军号》讲述建国前20xx年,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到闽西期间,年轻的革命领袖带领年轻的红军,走上坚定革命道路的故事。青年时的朱德与毛泽东在很多看法上有着矛盾,而作为一名红军小号手的“我爷爷”当时不过是十岁出头的少年,这位少年眼里的伟人和革命故事,详细地讲给了孙辈。
在孙辈如同龄人谈话的气氛中,电影的旁边显得格外亲切。这种给观众讲故事的电影叙事方式,《肖申克的救赎》也曾用过。在孙辈的旁白中,观众仿佛是在和同龄人进行一场真切对话,引人入胜。
生活细节接地气,以小见大看时代
彼时的红四军,军装,军饷各个细节都必须得到落实,万丈高楼从地起,一切都是从头开始。青年毛泽东更是在寒冬时节睡在稻草堆上取暖,奋笔写下三万字的8个决议案,奠定了伟大的革命基础。领导干部之间,就不同意见展开探讨,选择最优方案,方才决定了此后20xx年的红四军之路的方向。
为了红军军装领口是用红色还是用黑边镶红色,电影中将此细节都有着深刻讨论。如用黑边镶红色,是否纪念列宁同志,黑边应该是宽还是窄,红四军的宗旨是否贯彻农村保卫城市……诸如此类,都成了彼时的严肃讨论。会议过程中,张一山和胡兵等多位演员的精彩表演,为这部献礼电影增色不少。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如今再回头看九十年前,从生活细节上的这些问题,其实可以想见当时的大时代。电影的这一主旨,也正好贯彻了“小人物大时代”方针。
伟人思想的碰撞,实践之中出真理
可以从电影《古田军号》中看到年轻时期的朱德与毛泽东二人的深厚友谊。两个人的房间只隔着一个木板,从木板的缝隙中,二人在深夜传送文书,探讨工作。这些电影细节做得非常到位,是以往的红色题材影片中未曾见到的,也能从细节中见到两位革命家的情怀与情谊。在闽西的那段日子里,是革命领袖在绝境中探索真理的过程,20xx年后的革命成功,这段非凡历程永远值得新中国的每一位人民纪念。
曾经作为一名小号手的“我爷爷”,如今已是年过百岁的老人,但身体依然健康,他说自己如今的心愿是好好活着,多看看世界。其实这个小小的心愿,和作为孙辈的我们一样,有着同样的信念——好好活着。
《古田军号》这部电影,用老人和年轻人的互动,奏响了爷孙之间两个时代的“好好活着”。革命时代的人要好好活着,和平年代的我们更要好好活着。老人不辜负年轻时候经历过的动荡,不辜负如今的盛世生活;年轻人不辜负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辜负充满挑战的时代,更加不辜负自己的青春。
《古田军号》:大胆突破,直面“朱毛”情感冲突
1920xx年的古田,风雨飘摇中又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一方面是因为建军不到两年的红军从井冈山辗转闽西,被各路xx武装逼入绝境,陷入重围之中危机深重,另一方面,外患未解,又生内忧,毛泽东与朱德这对完成无数壮举的搭档,也在此时为革命的初衷,为党为军的原则问题而开始发生激烈争论。
我们看过无数次伟人于历史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从未见他们如此真切的烟火之气——影片《古田军号》呈现的视角与以往抗战题材影片,有着鲜明的殊异,它以一位年龄弱小的小号手跟随“朱毛”这对搭档的脚步进入影片,将红四军到达闽西后鲜为人知的那段峥嵘岁月,演化为其亲眼目睹的一次次为理想为信仰的争吵辩论,从而去再现“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会议”之前那充满热血负重的激荡岁月。
作为一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古田会议胜利召开90周年、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召开5周年的献礼影片,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0xx年重点国庆献礼片,《古田军号》带着突破与勇气并存的强烈基调,一改伟人的脸谱化叙事,更加专注在情感的“斗争”中,它记录争执的矛盾所在,也凝望小号手还有老裁缝、造纸厂厂长、女学生等等感情质朴但内心火热的“小人物”,与伟人并肩同行的执着与深情,他们和伟人并行的脚步以及情感交融的日常生活,激发出人物更加真实更加动人的一面。目睹争吵,不回避不粉饰历史上我党内部曾经发生过的激烈争论与分歧,并目睹这争吵带来的巨大转折,这是创作上的技巧,更是创作中的莫大勇气。
因而,“争吵”的语境,也让观众有拨开云雾见晴天之感,朱、毛两位拍桌子大吵的背后,并非完全是情绪的对抗,而是当时对理想的探索与执着,当时,路线出现了哪些问题,中的士兵又出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都是需要厘清的重大问题,从特派员刘安恭的到来直至牺牲,无数次的争吵最终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所以,两人的争吵也像是与当下观众的一次讨论与激辩——并非娓娓道来的争吵,显然更让观众投入情感的去思考和分辨,所以,当他们最终坐在一条板凳上的时候,并非是情感上的和解,而是风雨同舟,找到了航行的崭新方向。
也因此,《古田军号》成为一部回望初心的影片,穿过历史的血与风采,让视线抵达争吵背后,也让重大历史题材在此找到与年轻人同步的情感和语境,与“朱毛”一起,寻找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根本问题,确立方针,寻找到理想和信仰的“初心”所在。
古田军号观后感
电影《古田军号》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是纪念古田会议胜利召开90周年、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召开5周年的献礼影片,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0xx年重点国庆献礼片。电影讲述了1920xx年,红四军到达闽西,特别是到古田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古田会议”前后发生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古田军号》可以说是一部精心打造的、具有高度思想,而且有非常强烈的艺术震撼力的优秀影片。它的优秀在于正面表现了当年毛泽东、朱德与陈毅的矛盾,也描写了毛泽东与刘安恭的矛盾,正因为这种对矛盾真实而尖锐的再现,让观众真正体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的境况,深刻理解了革命道路探索中艰难曲折的进程。
影片从军号手爷爷的回忆这一小的切入口进入叙事,十分精巧,并且很好地利用了板凳舞、窗口的设置等小细节。导演在艺术性的场面调度方面也具有突破和创新,让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看完以后还沉浸在电影的故事和场景中。
在古田这片红色土地上,一个个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在这里上演;一段段舍小家为大家鼓励亲人走上前线的革命故事在这里发生;一位位为保守党的秘密饱受敌人摧残却宁死不屈的革命英烈将姓名永远地刻在了这片土地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观看《古田军号》,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深切体会到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牢记历史、尊重历史、缅怀先烈。以感恩之心,以敬畏之情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以严谨务实的态度,脚踏实地的作风,从我做起,做好本职工作,让我们明白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