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爱独处的,却随着驻村的热情与纯朴的百姓相请,我今又去吃了百姓的饭,同上次一样,是吃了就喊走、不客套的吃法,我把这个吃法,叫做合群的吃法。有了这个合群的吃法,大家都相处融洽了。
同上次婚礼宴请有所区别,吃的食物各有所不同,但大家面对美食,吃的热情不减,主人家在陆续上菜,虽然多是农家菜,但味道纯正,咸淡相宜,各有填补,这样的吃法是实惠的,毕竟食物的物,全在你的味嚼当中。
我吃了大盘鸡,是这些菜色当中最为丰富的,而蒸牛肉,乃是原味配色,有如看不出新样,却味搅在其中,如同拣了肥的,就舍不得瘦的,拣了瘦的,就舍不得肥的,真是肥瘦其中,颇有点两者相携为美、相去则为丑的感觉,如果你不夹往口中去品尝,就同平常百姓家蒸肉看上去没有两样,然而,夹于外,而溶于内,如同吃在口中,就化于口中,真的将牛肉蒸到这个水平,既要致外不散形,致内要化于心,是难得的佳肴原味珍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外面好看,有形,而入口即化,则是入了心,乃至于我说,吃了这么多好的菜,尝了这么多的美味,我们便不会想家了。
我认识这主家,多次的入户走访、上门宣讲、结亲住户,在一块的相处中,味投一处,从陌生到熟悉,情谊渐浓,到家里来吃饭,是主家的一次次邀请,没有名义,是一次走访入户的融情,虽然持情心重,却不能拒绝这一次次百姓的诚心相请。还记得有一位村干部说,你变得和百姓亲切了,你记不记得,最初,我把你拉至百姓家门口,你竟然下车就跑了。
同百姓打成一片,不能讲究的太多,这是在干群的中间设了一道坎,特别是工作队,为了工作,离开小家,来到此地,用村民百姓的话说:"我这床,这一年下来,恐怕要你家的床睡的次数还多,如果不是因为"访惠聚"驻村工作,我们怎么能像一家人一样,又到哪里去相邀请到你们呢!"
在这过程中,主家在旁不停地有说有劝,我虽然有生在南方不会上炕的习惯,但在一个地方呆久了,生活习惯上了,特别是入了这乡俗的做法,包括吃法,也让自己慢慢习惯了。我内心的独处,也在主家这热闹当中,找到了安放的地方,阳台的盆景,杯中冰糖、绿茶,还有这上下可以"翻飞"的红枣,在茶水的相浮相沉当中,我渐渐领略到了,情不是用账来算的,而是用来寄放的,你放到了窗台,那绝对是一份太阳花,可以将冰雪寒冷去掉,只留下那热情的那部分、普惠的那部分,还有给生命力的地方。
我相信,这便是一种情,它总能消去内心的狂热,也能去掉那些繁琐的浮躁,静下来得到的是一种割舍不开的想!我看到了主家满脸相请的笑容,也看到了干部分享吃农家饭的那种欢喜,我们入驻村队,说说这一年的收获,最为精彩的内容便是感到是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亲人,还有在这里——相互笑谈,相互礼让当中。
食物只是桥梁,时间记忆、带动、互助,还有奉献、礼让,特别是你在吃食物过程中,主家一家人的热情、一家人的服务,我们走了,主家还相送至大门外,不管门前寒雪的冰冷,还是这雾霭濛濛——多了一份温暖和牵挂,那是留存我心间的最多的感受。
相邀相请,一桌饭,在相让与服务当中,我见到了一种真诚,那便是驻村工作中合群共餐的妙处——我们有了共情,也有了长短相处,有了内心独处之外的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