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如家
——学习《我的单位观》的体会
小编按:本文是山东省临朐县第一中学教育科研室主任师马玉顺老师学习拙作《我的单位观》的体会。马老师是正高级教师、临朐县作协理事、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马老师写完文章后即加我的微信并把体会文章发我,并谦逊留言道:您的大作作为我校干部必读,学校要求办公室成员写体会,我写了《单位如家》这些话,请您指正。马老师的体会文章,我很受教益。与其说马老师这是一篇学习体会,不如说是自己的实践总结更为恰当。只有做得好,才能体会深。这是我给马老师的回复。相信粉丝们读后也会有此感觉。
临朐县一中办公会群里转发了《我的单位观》一文,作者是(我们临朐县)蒋峪镇贺家洼村人张传禄。张传禄军旅生涯四十载,衔至大校,曾任总参兵种部组织处长、炮兵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防化学院政治部主任等职。他秉承临朐人坦诚实在特点和军人雷厉风行作风,为文不虚伪,不浮夸,不敷衍,不做作,直抒胸臆,直击痛点,撰写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文章。《我的单位观》就是典型例子,该文实实在在论说单位与个人的关系及在单位最珍惜、最忌讳、最不忘、最吃香的各三种表现,给人深刻的启迪。
读罢《我的单位观》,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四个字:单位如家。把单位视为家,自然而然就会像建设小家庭一样,为它辛勤工作,无怨无悔;自然而然就会像维护小家庭一样,为它欢喜为它忧。须知,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道,既离不了家庭的温暖,也离不开单位的庇护。家庭和单位与人休戚与共,离开了哪一个都不是完整的人生。故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我以单位为荣”,同时要努力做到“单位以我为荣”。
我刚参加工作是在离县城三十多公里的乡下三类高中,校舍陈旧,设施落后,生源较差,内心也很纠结。但静下心来想想,单位是安身立命的客栈,既然来到这里工作,就是缘分,就该踏踏实实工作,用自己的学识教育好学生,对得起良心,对得起那份工资。于是,那六年,我和我的同事们从教好每一堂课开始,学习、拓展、研究,赢得了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的教学成绩,更为骄傲的是,从这所山区学校走出的学生一点也不亚于重点高中毕业生,时至今日,他们有的成为大学教授、社科院研究员,有的成为行政干部、企业老总,有的从事中小学教育,都事业有成。我们还利用几个假期,放弃休息时间,进行校舍改造,让老校焕发了生机。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同事们也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成长了自己。当时学校仅有三四十名教职工,但后来有魏学旺、王兆明、冯好安3人被评为潍坊市特级教师,冯好安还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我则在6年前成为正高级教师。要知道,整个临朐县迄今为止仅有20位省特级教师、30位市特级教师、4位正高级教师。我和同事们以校为家、拼搏奋斗的结果是实现了单位与个人的双赢,达成了“学校以我为荣”的目标。
1997年,我调入临朐一中工作。一中是全县高中教育的翘楚,在潍坊市、山东省都有很大知名度。我“以学校为荣”,为能在一中这所省级规范化学校执教自豪。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进入一中是新起点,更该把学校当作家,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用突出业绩为学校增光添彩。22年来,我心无旁骛备课上课、读书写作,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后,潜心从事教育科研,提出的《三步六环节教学法》获得县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教育随笔、教学论文200多篇,其中有14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学校发展和美誉度提升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曾经有一位要好的同事,每次见面寒暄过后,总对我报怨工资比别的县市区低、单位福利不够好、领导不体谅下属等等,我一般都是耐着性子听。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我对他说:“你觉得钱少活累,单位环境不佳,可以调到别的县市区或别的单位,为什么非要一棵树上吊死?”他登时傻在那里,好久说不出话来。以后,交往就逐渐淡了。说实话,对这类无意助力单位发展,却怨声载道、充满负能量的人,我也厌倦与其交往。
宋朝释梵琮在《偈颂九十三首》中有句话:“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后来演变为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俗话:“好儿不嫌母丑,好狗不嫌家贫”。这句经典名言,话糙理不糙。人要有感恩之心,感恩父母养育,感恩家庭提供温馨的休憩港湾。同理,也应该感恩单位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还有句俗话叫:“千人千品,万人万相,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上一千,样样都全。”单位无论大小,总会有矛盾有分歧,这是客观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但只要把单位视作家,自然就会正确看待需要改进的地方,像对待家庭内部事务一样妥善处理单位存在的问题。家丑不可外扬,底线是不能给单位抹黑,就如不能给家庭抹黑一样。
单位如家。老乡张传禄的谆谆告诫,值得每一位职场人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