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xxxx集团油田公司xxxx采油厂钻采基地7月19日我们小队一行与xxxx大学、xxxx大学等高等院校共十多人开始进行xxxx部分的调研实践。早上8点我们在石油王子大酒店进行集体讨论、分工,队长xxxx大学的张芮瑜同学给我们发下他们整理出来的问题,并根据行程,给每个企业的参观行程安排一个组长,再把十六人分成四人一小组——两个记录员,一个提问,一个摄影,要求每小组尽量都采访到一个工人,了解基层状况和他们的“员工梦”,至此分工基本完毕。我们小组再根据专业情况,在员工福利方面补充了更完善的问题。
9:30我们再次集中在xxxx采油厂门前与企业派来的工作人员合流并合影留念。10点出发,沿途我们领略到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壮观景色。干燥飞扬的黄土、一道道蜿蜒深广的大沟壑、与东非大草原有异曲同工之处的稀疏草木、偶尔闪现在土坡之间的窑洞、远方一磕一磕的磕头机、低头吃草的山羊、驴子和骡子……一切都那么新鲜,与前阵子在南方看到的景观截然不同。
车子最终停在了一个偏远山区纪畔村里的白湾子钻井大队。我们迎着黄色的风走下车子,大队的人出来迎接我们。我们穿上大队提供的防静电服,关闭手机,走进集输站。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生产流程是抽油——混进器——换热器(初步加热)——脱水机——水油分离——污水回注(三级过滤)——水循环——注水器——化验室——输送,这里只是采油厂下属的众多钻采集输点之一,这个集输点只有8名员工,常驻的有6人,生活上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企业每天约采800t,其生产关键就是抽油的“磕头机”。企业的生产设备都是国内生产的,存在仿造外国产品的现象,但也有少数是自造的,设备比较先进。我们还采访了大队的书记,询问一些员工福利方面和他个人“员工梦”的问题。他认为这里工作环境相对不错工资待遇和工作时间安排较合理、从优,工资差距不大,而且较当地平均工资要高,员工工作十天就能休息五天。公司各种福利如五险一金、工龄和绩效奖励等都比较齐全,平时过节也会举行各种文体活动来丰富员工生活,领导和高层也会不时来慰问、走访,人文关怀方面都做得不错。公司也很重视工人的自身发展,为他们提供各种再学习的机会,除了建立图书室,还支持他们考取更高的文凭和证书,公司付80%的费用。当我们问到他对现状的感受的时候,他回答说,还算满意,而且从书记升到副处长是最难的阶段,他觉得凭他个人能力和境遇,大致也就到此为止了,并没想到太远的地方,只要做好现在这份工作,家人都安康就好。书记还教导我们,科学理论和实践总有差距,尤其有些土方法虽难以用科学来解释,但在今日依然有用,因此,我们研究时不要过于迷信所谓的“科学”,一定要与现实结合。
结束了上午的参观与访谈,有一段短暂的午休,我们还吃到了这边特色的臊子饸烙。
下午3点我们出发去参观东仁沟集输站。其实这里生产原理和流程跟上午参观的集输点差不多,但是这里采油和污水处理分离,并且由于建设时间更长已普及了管道输送,而白湾子的点还是车辆运输。最大的进步是这里已经实现数字化管理,大大的减少了各种事故的发生,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参观过程中我们还来到了一个房间,里面整齐的放着一排排书画作品或手工艺品,据说这些精美的作品均来自这里的员工或他们的家属,其中一幅精致霸气的老虎十字绣约用了半年才绣成,可见其用心之深。房间尽头的柜子名为“诚信柜台”,里面的物品员工自己拿,并要自觉把钱放到旁边的箱子里。这次我们采访了这里的副站长——一位年轻灵动的女孩。她也认为这里相对来说工作环境和待遇已经挺不错了,所以心里基本还是满足的,就是有时有点孤单。这算是个稍大的点,但也只有47个人,即便公司偶尔组织活动,认识的人基本都局限在同厂不同集输点的人而已,社交圈子和活动空间都比较少,有时上班一整天就对着个“磕头机”上下晃动,心里难免孤单寂寞。据悉,有的更偏远的点,只有两人两两相顾,员工都不禁感叹:“连天上飞过一只鸟都是公的!”她期待公司能在福利上做点改善,假期放宽点,多点活动,丰富一下员工单调的生活。
之后我们还去参观了公司的展厅,这是一个企业文化建设展厅。我们了解到了企业创始人、劳动模范张林森的伟大事迹和在党委指导下企业实行的“一十百千万”文化建设。
晚上回去之后,6:30我们再度集合,对今天的收获进行讨论,并整理资料,做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