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为《雷人农民工简历:雇用我,你至少可以辞退4个本科生》的帖子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并引来多方议论。
该简历的创作者自称是一名80后的农民工,却并没因为家境贫穷而放弃学习,不仅攻克了“计算机三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国家电子商务员资格证书”,还兼修了日语、英语和礼仪,从一名门卫晋升为网管,再到优秀客户经理。
该人称自己是个天生的工作狂,可以只要工作不要生活。在简历中,这位“农民工”将现今的大学生狠批为“眼睛长在头顶上,却不会干活,只知道游戏、贫嘴的废物”,称如果雇佣他的话,用人公司可以辞退至少4名本科生,并且还说他自己在担任客户经理时就至少开除过24个不会做事、只会来事的本科生。
在许多人眼中,如此偏激的言论或许不足为意,况且创作者的实际情况是否与所述的内容相符也难以查证。但在记者看来,无论如何,此人对当今大学生的种种斥责,还是足以唤起我们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乃至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思考。
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刚刚结束第二轮意见征集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严格教学管理,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精神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举措,并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不可否认,现今的大学中,部分学生荒疏学业,贪图享乐,终日放任沉沦“混日子”的现象不胜枚举,其中男生为甚。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缺乏人生规划与努力目标所致。
我们在明确高等教育人才质量难以适应社会需要这一问题上,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因素,还应考虑到,高校在学生就读期间,能否对学生进行积极、有益的精神引导,这一点至关重要。
对于脑力、精力、体力均处于人生顶峰的大学生而言,步入高校学习无疑是促进自身进步、完善自身发展的大好时机。求学过程中,大学生虽已成年,但仍然需要人生方向的积极引导,在这方面,高校有责任为自己的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对于学生在求学中的种种懈怠,是在口头上、形式上单纯说教,还是应该在行为上切实加以管束、校正;是睁只眼,闭只眼地采取放任,还是将其从安逸享乐、蹉跎青春的泥潭中解救出来,这是眼下高教系统亟需厘清的问题。
其实,教育在体现知识传承同时,也需要体现对受教者人生方向的引导。只有通过切实手段激发学生上进心,变“要他学”为“他要学”,才能使学生的才智充分发展,使我国高校人才质量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除目标引导外,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相对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现今大学毕业生经历四年专业学习,仍无法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这成为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又一原因。因此,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真正对接,也是目前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古语曾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此背景下,广大高教工作者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否真正教会学生从事某一行业工作的实用技能,能否为学生们解开“我要什么”的人生困惑,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