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调研报告

2020年农村经济调研报告4篇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调研报告 手机版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稳步上升,今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也必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可谓飞跃式的发展,所以在经济的带动下全国各方面也都有极变化,中国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发展大提高是我们的举国大计,所以在寒假期间,我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长青乡水哈拉村的经济,医疗,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积极性

  目前,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专门面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国家,总税率达百分之八点四,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局面下,这种对农民兄弟千百年的不平等待遇,必然要全面取消,这也是发展大局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调查中,平均每户农民数亩地,每户不过数千元,北方冬季天气寒冷不能出产,所以农民收入偏低,随着工业发展,城乡人居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如遇灾情,农民不仅劳作付之东流,而且生存都会出现极大威胁。

  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民所种所收都归自己所有,收入有很大提高,乡政府每年还免费提供给农民农药,杀虫剂,抗旱等药品,对猪牛鸡等饲养牲畜,定时帮助打疫苗。如今,农民种地养殖都有很高的积极性。

  二、农民看病仍“难,贵”

  医疗下乡等活动虽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始终治标不治本,农民的健康问题仍得不到很好解决,分析原因有以下两点:

  1、医疗设施不完备,医疗条件落后,政府虽然给农民都上了保险,但农民只能去指定医院就诊。调查中,本区48个村子,但只能去指定的一个某城镇医院,不光农民去很不方便,而且病人多医生少,造成很多麻烦。

  2、农民医疗意识淡薄,因为农村普遍结婚早,所以老龄化更为严重。调查中,上了年纪的农民大都不愿意看病,他们说“看不起病,一年挣钱不多,好不容易攒些钱,舍不得花在看病吃药上。”,所以大多数农民得了病,不能及时去医院就诊,死亡率很高。

  建议,国家应多投入对农村医疗设备,药品等,多在农村中建立村医院,多宣传多农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农民,让他们生病及时看医生。

  三、农村教育从小好好抓起

  据统计,农村15~40岁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7200万人,占22.5%,小学文化程度2.07亿人,占45.4%,初中1.37亿人,占24.76%,高中和中专0.33亿人,占0.73%,大专以上仅36万人,占0.08%。我国农村青年仅有5%左右能够进入普通高、中等院校学习,每年有1200万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没有进入上一级学校学习。

  国家针对农村的教育问题,实行了“两免一补”的政策,即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解决不少问题。

  在对长青一中调查时,我们发现:1、农村教育设施不十分先进,微机配备不多。2、教师多为年龄大的,年轻教师为数不多。3、管理体制薄弱,学生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建议,政府应从农村教育的最基础抓起,从小学开始就应严格管理学生,培养农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端正态度,师资力量也应提高,多招揽年轻化老师,教学设备上多投入些较为先进的器材。

  总结,经过对水哈拉村经济,医疗,教育方面的调查,我们感到农村现况确实有很多提高,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好的政策。农民在经济方面,不仅收入有所提高,而且促进了很大的消费。医疗方面农民懂得了很多医学方面的基本常识,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有很大关注。教育方面,农民也越来越重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距离也逐步减少。但也有很多不足,如农民经济来源单一,商品流通迟缓,思想方面,仍有很多的不开放。

  但总体上农村农业农民的生产生活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农民的居住和生产方面都有了较好发展,农民积极性很大。政府也会一直关注民生问题,相信三农问题将是一个举国都关心而且能处理好的问题,农民的生活一定还会有更好的提高。

村书记助理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我镇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按照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我确定了《新形势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一课题,并选择城沟村作为调研联系点,通过深入研究该村的经济发展状况,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关键问题,以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现将本人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沟村基本概况

  城沟村辖区总面积53平方公里,距县城小市4公里。山林面积6.5万亩,耕地面积3200亩,农户858户,总人口2970人,共计9个村民组。,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900元。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该村经济发展状况在全县来看属中等水平,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一些农民对政策不了解,看问题的角度不够长远,只注重眼前利益。如:今年城沟村为农民免费安装自来水,由于地形因素,地下管道需从农户的农田地下经过,施工结束后就恢复其原貌。这本身是一项惠及村民的工程,但是一些农户关注的却不是自来水为其带来的方便,而是管道会不会造成土地减产,后由村干部和农业技术部门人员反复讲解引导,才保证自来水普及工程顺利推进。

  二是土地制度不科学。城沟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1亩,基本上是以人口作为分配土地权利的依据,是一种行政性的“均田制”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造成土地规模过小,地块零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竞争优势,无力抵御市场风险。

  三是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目前城沟村农业生产仍以人工作业

  为主,从播种到秋收,耗费较多的人力,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在这个季节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家务农。实际上,该村农民的务工收入是全年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所从事的工作多以体力劳动为主,技能型农民相对较少。

  四是惠农效应不明显。近年来,国家在粮食提价、粮食直补、农业保险等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确实让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但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过快在一定程度上冲抵了惠农政策,保障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城沟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制约全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解决问题、加快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研究拟定各项政策措施。

  一是加强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国家相关惠农政策,着力转变农民循规蹈矩、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培养农民敢闯敢拼、积极创业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充分利用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载体,不断提升农民素质,大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技能型农民。

  二是探索土地经营流转新形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把握好国家相关土地政策的基础上,遵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努力实现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促进土地利用的规模化经营。如:上堡和下堡两村,在征得村民同意的基础上,调整出300亩土地,作为土地有偿转让的试点,建起280栋反季节温室蔬菜和水果园区,目前该园区已有10个蔬菜品种通过国家无公害蔬菜认证,每个棚室年产蔬菜1万余公斤,每年获利近2万元。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形式。要充分利用小市镇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鼓励、引导、支持农民发展中药材、干坚果、水产养殖、特种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如:城沟村有山林6.5万亩,是一个林业资源十分丰富的村,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大力发展人工林、经济林和效益林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四是转变发展思路,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要把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当前,我镇有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脆弱,单靠转移支付,只能勉强维持正常的工作运转,无法发展村路养护、人畜饮水、环境治理、农民培训、文化医疗等农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公益事业。要通过资源开发、争取项目、多方帮扶、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化解村级债务等形式,转变当前大部分村单靠“输血”而无“造血”能力的现状,推进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五是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针对当前全镇农村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的实际,要加快建立一支相对稳定、较为完善的由镇政府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专业服务队伍.强化信息应用终端建设,推进互联网、通信、电视、广播、报刊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组合,完善信息传播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提高信息普及覆盖率。保证农民能及时享受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信息,促进农民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增长知识、增收致富。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我们花庄村是俞垛镇的一个偏远村落,距离镇里大约12公里,我村地处三县市交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358人,非农业人口104人,耕地面积4000多亩,河沟面积3000亩以上,村集体收入18万元,三产总产值一亿元,人均纯收入6480元,村所在辖区私营企业6加,加油站,奶牛场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绒玩具、石油机械、锻仲、家俱制造、特种养殖为主导产业。就自己近期的调查来看,有许多的因数制约我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2020年农村经济调研报告4篇

  一、我村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村的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电灌溉率不高。

  有这样有句话“要想富,造公路”,现在兴泰公路全线通车了,但是我们村的村级公路还很不发达,村西面跟南面的许多地方现在还是砖头路,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危桥,没有好的交通,就没有人来投资创业,农副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目前,我村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

  我村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

  (四)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我村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我村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发展现代农业,繁济荣农村经,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二)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年我村公路交通条件会得到改善,我村已经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进行土地整改,修建乡村公路和桥梁,国家明年对经过我村的国家v级航道鲁汀河进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前段时间我镇的秸秆还田现场会在我村召开,这不仅是对于我村前段时间秸秆禁烧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六通、六有、六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镇注水养殖大村,应该发挥自己的产业特色,将养殖业做大做强,联合各养殖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降低市场风险,创建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今年我村已经引进了四个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蘑菇大棚种植,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扩大规模,创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创建加工厂,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品牌化经营,包装出口,争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花庄村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XX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 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 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XX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200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相关范文推荐
    •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xxxx县现有农村劳动力10.8万人,外出务工年均6.5万人左右。近两年,受经济下行和政策调控的影响,沿海及发达城市一些资本少、技术装备程度低的企业陆续停产或倒闭,在外务工人员就业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冲击。如何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成为影响我县当前发展与稳定的重要问题。近期,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就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县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  (一)返乡农民工逐年增多。一是由于发达城市企业受经济下行和政策调控影响,部分企业停产倒闭,出口生产企业订单减少,企业遭遇困难,不得不裁员,

    • 关于企业财务会计严以律己素质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要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理财手段,达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要求,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需要。在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理财手段中,财务会计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因为财务会计是企业财务的直接经办人,根据企业的总体工作部署和目标任务要求管理具体财务工作,企业财务工作的好坏与财务会计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要搞好企业财务工作,必须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素质建设。本文就此问题对xx市(县)部分企业财务会计素质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有关调研

    • 2020年我市税源调查分析报告

        经济税源调查分析报告  近年来,我市经济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转暖的拉动下,取得长足发展,传统行业从小到大,新兴行业从无到有,朝气蓬勃。在经济快速稳健发展态势下,我市国税收入也取得了由94年不足3亿元到XX年的近8亿元的倍数增额。从经济到税收的税收经济观看,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税收的增长必然依赖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我们对我市近XX年经济、税收调查情况看,虽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存在着改革的阵痛和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磕磕碰碰,但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击:  一、经济发展情况  从1994年以来

    •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再思考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再思考     建立“大调解”机制,整和各类调解资源和手段,充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是应对社会快速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深层次矛盾问题不断显现、人民内部矛盾呈高发态势的创新途径。作为一种实践操作,需要客观认识“大调解”机制产生的社会背景,深入研究“大调解”机制的运行模式,廓清一些模糊观念,避免成为“一哄而起”、“一个面孔”的应景之作。     “大调解”机制是综合解决社会矛盾的一种尝试,是人民内部

    •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总书记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也对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党对各人民团体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而且对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新的契机,提供了新的舞台,拓展了新空间,也对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