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农民增收致富,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拓宽农业生产空间,确保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一、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9亿元,比上年增长5.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8亿元,比上年增长5.2%。
(二)夏粮丰收,秋粮略减。据统计,今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98.5万亩,增加0.4万亩,总产量预计达到34.7万吨,比去年增加0.5万吨,增长1.6%;亩产预计352.2公斤,比去年增加4.1公斤,增长1.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6.7万亩,总产达15.1万吨,比去年增产0.7万吨,增长4.8%;平均亩产323.1公斤,比去年增产10.8公斤,增长3.5%;全县秋粮播种面积51.8万亩,比去年减少0.2万亩;预计总产19.6万吨,比去年减0.1万吨,减0.7%;平均亩产378.4公斤,比去年略减。
(三)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到三季度末,全县存养奶牛3.3万头,同比增长5.6%;生猪存栏33.8万头,同比增长1.8%;羊存栏23.3万只,同比增长0.4%;家禽存栏1290.6万只,同比增长0.2%。出栏生猪34.3万头、羊19.7万只、家禽559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2%、-3.9%、-1%。实现肉类总产量达11.6万吨,同比增长3%;禽蛋产量3.5万吨,同比增长1%;奶类产量7.9万吨,同比增长5.6%。
(四)农民现金收入大幅度增加。“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的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0601.8元,同比增加1976.1元,增长22.9%。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家庭经营收入大幅度回升,这是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均4725元,同比增加827元,增长21.2%。二是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这是农民增收的最大来源。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4874.7元,增加647元,增长15.3%。其中:农民外出打工得到的劳务收入人均2436元,比上年增加594元,增长32.3%。三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人均1002元,比上年增加502元,增长100.4%。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较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有限,“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善,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受今年8月3日的10号“达维”台风的影响,县山区遭受特大凤灾和水灾,致使山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损失,生产、生活受到了影响。部分粮食作物倒伏、受淹,影响了粮食的丰收。
(二)畜牧业规模户所占比重偏低。一是全县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落后,散养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全市生猪存出栏中规模户(生猪存栏40头以上的户)占的比例在80%左右,而全县仅在40%。二是由于受到冶源水库水资源保护地限养、禁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畜牧业发展。
(三)农村市场价格不稳定。虽然农产品整体价格平稳,但是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将会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因素。例如,今年的山楂生产,虽然山楂丰收了,但是价格的不稳定,造成了农民丰收不增收。
关于某县粮食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xx县把发展壮大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切实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实现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种植业面积和产量也逐年增加,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到了一定的贡献。一、xx县农业概况
xx县辖10个乡(镇)145个行政村,境内有三个大型国营农场和森工系统8个林场,县域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是42万人,其中县域人口32万人,县属农业人口21.5万人,农户5.7万户,县属耕地面积238.4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是11亩,xx县处于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之间,年平均气温 3.3℃ , 10℃ 以上有效积温XX -2700℃ 年降水量 550mm 左右,无霜期130-150天,全年日照2513小时。农业气侯:春季偏旱、少雨多风、蒸发量大;夏季温热、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秋季短促、降温快切气候多变;冬季漫长而严寒。
二、粮食生产情况
xx县是全省重点商品粮生产县份之一,近年来,xx县始终遵循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总产这一宗旨和原则,特别是近三年来xx县的粮食生产在稳定面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前提下,粮食作物面积逐年增加,粮食总产稳中有升。XX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6万亩,总产53.4万吨;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9.6万亩,总产58.4万吨;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9万亩,总产72.8万吨。XX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XX年粮食总产居全市之首。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基地,扩规模,切实增加粮食总量
xx县紧紧依托地域优势,自然条件和农民的种植经验,不断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增加粮食总量,促进了粮食产业发展。近年来,已建立了万金山乡、青原镇、xx镇、朝阳乡水稻,七星泡镇、朝阳乡、夹信子镇玉米,尖山子乡、七星河乡、青原镇、七星泡镇、xx镇大豆,小城子镇、龙头镇杂粮杂豆四条优质粮食生产产业带,粮食生产基地面积200万亩以上,XX年,全县共落实粮食生产基地209万亩,其中水稻基地26.8万亩,总产14.4万吨,玉米基地63.3万亩,总产39.5万吨,大豆基地108万亩,总产16.3万吨,杂粮基地11.2万,总产2.6万吨。
(二)、抓宣传,落政策,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
xx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粮食工作领导小组,从全县抽调100名机关干部进驻乡镇、村屯开展粮食生产的宣传和政策贯彻落实工作。县直机关干部带着全县统一印制的宣传资料到村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进行宣传,同时,到农户家中走访宣传,重点向农民讲解发展粮食生产的重大意义和国家关于种粮补贴政策,教育和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近年来,累计已举办粮食生产专题电视讲座21期,通过会议、科技大集、走访向农民发放宣传单12万份,印发宣传资料汇编1.5万册,印发直补政策宣传单5.6万份,张贴宣传标语3,500幅。在粮食生产政策落实上,三年来,累计落实粮食直补面积715.5万亩(XX年237万亩的,XX年240.1万亩,XX年238.4万亩),水稻良种补贴面积74.24万亩(XX年21.5万亩,XX年25.97万亩,XX年26.77万亩),大豆良种补贴面积80万亩(XX年10万亩,XX年10万亩,XX年60万亩),玉米良种补贴20万亩(XX年20的万亩)。此外,xx县还根据全县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谋划了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总体思路,制定了具体工作目标,强化了各项措施,已经形成发展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XX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工程,xx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百万吨粮食生产县的工作目标,并计划到XX年实现这一目标。
(三)、提质量,增效益,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
围绕提高粮食质量,增加种粮经济效益,xx县采取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标准化示范户等方式,狠抓了农业投入标准,农时标准、整地标准、播种标准等关键环节。为提高技术到位率,县农技推广中心编写了《xx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标准》,并印发到乡镇、村屯,发放到农户手中。同时,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村屯、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对农民实行面对面指导和服务,引导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粮食产量。青原镇新城村XX年建立的大豆高产创建核心区平均亩产达到 257公斤 ,超过全县完成创建指标。近年来,全县共建的粮食作物标准化示范园区85个(XX年20个,XX年25个,XX年40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10个,市级25个,县级44个,示范区农户平均增收1,500元。为了提高粮食品质,三年来,全县共建立粮食作物种子繁育基地30万亩,其中大豆27万亩,水稻3万亩,保证了粮食生产良种需要。在粮食作物种子的应用上,大豆主推恳丰16、黑农37、黑农41、黑农44;玉米主推绥玉7、东农248、龙单13;水稻主推空育131、绥粳4、绥粳的12。粮食作物主推及专用品种推广面积达到100%,良种应用率达到100%。
(四)、强农艺、兴科技、积极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
xx县在发展粮食生产上,始终坚持科技兴粮战略,坚持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相结合,大力推广模式化栽培,发展科技生产增效作用。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工作。全县每年举办科技培训班都在350期以上,培训农民在6万人次以上,投入科技培训经费三年累计达到200万元。通过培训农民科技素质普遍提高,每户都有一个种田明白人,加快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推广先进的粮食生产技术。近年来全县在发展粮食生产上重点推广的大豆垄三栽培、大垄密植、小垄密植、深窄密,玉米通透性栽培,水稻机插深施肥、神鱼生态除草、三超栽培,小麦模式化栽培,农业技术到位率达到100%。三是积极应用粮食增产技术。重点是应用秋季深松整地和水稻大棚育秧技术。每年整地面积都在90万亩左右,深松面积在50万亩以上,通过整地不但改善了土壤结构,而且产量显著增加,增产幅度在15%左右。XX年通过对朝阳乡曙光村的一块1500亩大豆亩产百斤左右的地块实施深松整地,XX年,大豆产量经过实测,亩产达到 165公斤 ,增产幅度达到60%以上。水稻育秧上重点推广大棚育苗,每年新增大棚面积都在20万平方米左右,XX年秋季新增育秧大棚92万平方米。XX年在青原镇兴旺村建了一个占地2. 5万平方米 的育秧小区,并建立了一个3,000亩的水稻高产栽培示范区,XX年,水稻亩产平均达到 650公斤 ,个别地块亩产达到 700公斤 以上。水稻大棚育秧拉动全县水稻单产平均达到 600公斤 以上。四是努力提高粮食品质,在优良品种的选用上坚持按照适宜区种植,避免了越区种植,加快了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步伐,实现了xx县区域内品种的统一化、专用化和优良化。
(五)增投入,打基础,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xx县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制定了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秋季农业三项重点工作,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年来,县财政累计投入粮食生产扶持资金950万元,其中XX年150万元(深松整地10万亩,亩补贴5元,合计补贴50万元,秋季水利工程补贴60万方,每方补贴1元,合计补贴60万元,水稻育秧大棚补贴 8万平方米 ,每平方米补贴5元,合计40万元)。XX年280万元(深松整地12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补贴120万元,秋季水利工程补贴70万方,每方1元,合计补贴70万元,水稻育秧大棚补贴1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9元,合计补贴90万元)。XX年520万元(深松整地补贴12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补贴120万元,秋季水利工程补贴80万方,每方补贴1元,合计补贴80万元,水稻育秧大棚补贴32万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10元,合计补贴320万元)。三年累计完成秋整地260万亩,实现了三三轮耕目标,完成水利工程300万方,新建水稻育秧170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六)抗灾害,夺高产,确保大灾之年粮食总产不减
近年来,xx县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春季低温干旱,夏旱和秋旱,特别是XX年的夏旱最为严重,全县受灾面积192.6万亩,其中严重干旱面积104.2亩,濒临绝产面积13.4万亩。灾情发生后,xx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全县人民总动员,众志成城抗夏旱”的号召,并确定了“保粮食作物、保水田、保种子田、保科技示范园区”的工作思路,通过采取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抗旱资金投入、组织科技人员下村指导、抢修灌溉工程、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集中全县力量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在抗旱期间,全县3,038眼抗旱机电井全部启动,每天出动抗旱人员平均达1.8万人次,车辆1.2万余辆,浇灌总面积达到145万亩。在资金投入上,共投入1,605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510万元,农民自筹890万元,县内龙头企业帮扶50万元,全县职工干部捐款55万元,县直部门帮扶100万元。利用抗旱资金全县共维修抗旱机电井1,500眼,新打抗旱水源井915眼,购买人工增雨火箭弹和防雹弹1,050枚,下摆抗旱柴油500吨。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xx县的抗旱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粮食总产达到58.4万吨,比XX年增加了5.4%,从而实现了受灾不减产的工作目标,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四、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制约粮食生产发展。近年来,由于村集体和农民投入能力严重不足,搞水利工程建设筹资难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导致水利工程欠帐较多,遇有灾害农民损失惨重。
(二)农机装备落后,缺少大型农机具,耕作水平较低。目前农民使用的农用拖拉机大部分是在30马力以下,在整地上缺少大机械,现有大机械马力不足,达不到标准化深松整地要求,影响到整地效果。
(三)农民种粮收入减少,投入相对不足,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农资价格的上涨和粮食价格的下调,形成了投入和收入剪刀差,使农民种粮效益逐年下滑,农民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
(四)农民素质差,种田水平低,先进技术没有实施到位。部分农民仍然沿袭陈旧的耕作方式,虽然县、乡多次举办培训班、电视技术讲座。但是有些农民就是不接受,有些应用了但是因为到位率较低,没有发挥出先进技术增产增收的作用。在推广水稻大棚育秧和深松整地上,有些农民就有抵触情绪,不接受。
(五)龙头企业小,带动能力差,市场拉动力弱。在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起伏大的情况下,龙头企业的作用尤为重要,县内的龙头企业加工规模小,除了水稻外,其它粮食品种只能原号出售,并且除市场价,没有价格保障。
五、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1、加强农机化建设。以国家实施农机补贴政策为契机,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力发展农机作业合作社,服务公司。通过发展农机化,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加快现代农业作业区建设,抓好北岗现代化农业试点工作,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XX年农机合作社要发展到10个,农机作业率达到95%以上,完成秋耕整地90万亩,其中深松整地60万亩。同时,扎实推进水稻育秧大棚建设,增加育秧总量,扩大机插面积,提高耕作水平。
(二)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增加县级财政投入,重点在水源建设、改造中低产田、节水灌溉和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上加大力度,建设一批控制性水源工程,增强水资源控制能力,完善农业生产条件。XX年,全县新增水田2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5万亩,新增农田灌溉机电井1,000眼,新增农村人饮安全深水井10眼,完成水利农民自筹1,500万元。
(三)加强土地肥力建设。大力实施沃土工程,鼓励农民多积、多造、多施农家肥,加大秸秆根茬还田力度,实施保护性栽培。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范围,提高施肥水平。XX年,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扩大到100万亩。
二、大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实施全省千亿斤粮食产量工程和xx县百万吨粮食生产县规划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要围绕建设安全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突出抓好粮食产业。一是建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按照增加玉米、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大豆种植面积的“两增一稳”工作思路,面向市场和企业需求,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在提高单产和品质上下功夫,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XX年,全县优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要达到210万亩,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发展专品种生产。依托宏达生物、北大荒米业、七星米业、天龙米业、罗麦生物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优质玉米、水稻、大豆等品种生产,全县粮食作物专品种生产面积要达到100%。三是建立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重点要在良种应用、深松整地、精量点播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农民按照农业标准化组织粮食生产,全县粮食作物标准化率要达到100%。四是加大防灾减灾力度。以抓好防汛抗旱和主要病虫害防治为重点,加强预报预测,及早谋划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向减灾要产量、要效益。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强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一要抓基地建设。依托现有的宏达、北大荒、罗麦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围绕构筑“大豆、玉米、水稻、杂粮等粮食产业链,加快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粮食产业发展。二要抓龙头企业。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市场开发的扶持力度,促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大力引进新上一批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努力完成群龙共舞的粮食产业化格局。三要抓利益连结。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采取签订购销合同和保护价收购等各种形式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结机制,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同时,引导企业、农民组建粮食生产协会,发挥协会和农村经纪人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的组织生产、开拓市场、签订订单、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的作用。XX年,粮食作物订单面积要达到播种面积的90%以上,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60个。四要抓品牌。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优势品牌,组建企业集团,使我县知名品牌借龙头做大做强,基地和企业借品牌增量增效。全县重点培育和打响“益香禾”大米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拉动产业发展。
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一)创新农业科技体系。抓好与黑龙江农业职业学院的院县合作共建工作,构建我县与高等院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及时将院校的人才、技术和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和吸收,增加我县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我县传统农业技术全面升级。
(二)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力法,真正建立起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大力推广大豆大垄密植、小垄密植、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水稻钵体育苗栽培等先进技术。抓好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步伐。
(三)实施良种化工程。加快粮食作物良种的选育、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加快粮食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挖掘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XX年,全县落实粮食种子繁育基地面积8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四)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抓好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全面普及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农民按标准进行生产。抓好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县、乡、村都要有粮食标准化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田,村屯要有示范户,通过示范带动把先进科技成果、高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应用到粮食的生产实践中,发挥示范区的辅射带动作用。XX年,全县粮食作物标准化实施面积占总播种面积100%以上。
(五)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提高农民实施标准化的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XX年,全县计划培训农民6.5万人次。
(六)抓好社会化服务。根据农村的新情况、新变化,教育引导县、乡、村干部,创新工作方法,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各种有效服务。重点从农民最切身、利益最直接、受益最明显的农业技术,农业植保、农业信息、粮食购销、农村金融等方面做起,踏踏实实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谋发展、抓落实、促和谐的合力,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保障。
生活资料及生产资料市场流通调研报告
一、市场现状和问题**县位于**省的中东部,**的后花园。湘江自南而北穿县而过,渌江由东向西流入湘江。京广铁路、京珠高速、s211三线平行纵贯南北,320国道连通东西,全县共有45万人口,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县辖19个乡镇、332个行政村。
改革开放20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随着县城提质扩容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县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加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广大农民的购物环境得到改善,消费质量得到提高。全县主营生活资料的有县城农贸市场、超市、19个乡镇大小市场71处和“万村千乡”联锁店,主营生产资料的有县城部分经营网点、县硕结种子公司及乡镇联锁店、“万村千乡”生资联锁店20家及全县乡镇农技站等。
纵观我县市场流通情况,尽管近5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基础差等因素的制约,总的来说是有数量,没质量。具体体现:一是流通市场商品档次不高、质量得不到保障,存在假冒伪劣商品。全县共有自然形成的马路市场33个,占总数的46%。其中s211线6个,张渌公路7个、河西县道11个、河东县道9个。每逢集日、摊担占道经营,堵塞交通,潜在着安全隐患,车辆及行人怨声载道。二是当前农资市场价格较高,影响农民的积极性。三是我县距离市区较近,县里市场品种满足不了县城居民的需求。四是资金短缺制约发展。县委、政府在市场建设问题上,积极鼓励多方筹资,并执行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客观现实是,民间资金基本聚集在县城,农村较少;向金融机构借贷,门槛较高;政府支持与庞大的需求量相比,也是杯水车薪。
二、发展与建设的重点
一是加强对市场商品和流通企业的监测工作。为了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市场大宗商品的质量、价格、供求趋势及流通企业的经营形势,我们围绕生活必须品,农业种子、生资和有代表性的流通企业,建立了3个市场信息监测点,并与全国联网,及时捕捉市场信息。二是加大市场管理和市场建设力度。县城甘塘坡、再就业、世纪广场等市场的管理日趋科学,服务更加规范。引导超市规范经营。对农村市场的管理,重点在整顿马路市场。我们协助乡、村,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工作流通量度,取缔马路市场。市场建设,特别是农村市场建设步伐加大。在“万村千乡”工程框架内,全县全年预计建设“农家店”50家,其中乡级店20家,村级店30家。
三、建议
1、商务、工商、质监、药监、物价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包括全县农村市场的规划布局、商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以及对市场的规范管理和服务。
2、建议恢复商业网点建设费,用于市场网点建设。
3、请求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我县规划,马路市场的搬迁、现有市场的提升和专业市场的新建,加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深入和普及,这些工程的实施,除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吸收社会资金外,特请求各级政府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
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由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食用菌市场编辑部发起并组织完成的、备受行业期待和关注的“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在10月9日-12日江苏连云港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菌需物资博览会暨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论坛”上权威发布,得到与会者的认可。产业信息网发布的《XX-2022年中国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及投资可行性评估报告》显示,XX 年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年产量达 152 万 t, 比 XX年的 99万t 增长了54.0%,比XX年的 65 万t增长了134.0%。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年产量达到204.97万吨,比XX年的152万吨增长了34.8%。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年产量为183.59万吨。
XX年-XX年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年产总量
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产品日产量达5 079.9t ,比 XX年的3 183.1 t增长了59.5%,比XX年的1 712.8 t增长了196.6%。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产品日产量达到6159.24吨,比XX年日产量5079.9吨增长21%;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日总产量6133.96吨,较XX年6159.24吨减少25.28吨,降幅为0.4%。
XX年-XX年食用菌工厂化产品日产总量
随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快速发展,生产技术日趋成熟,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工厂化生产中生产原料配比更加科学、生物转化率显著提高,使工厂化企业的单品种日产能得到提高。据统计,XX年工厂化日产能达到20吨以上企业有68家,相比XX年的53家增加了15家,增长率为28%。
XX年-XX年食用菌工厂化各企业产能情况
近几年,食用菌工厂化年总产量和日总产量以XX年为节点,XX年和XX年的产量都有所下降,这与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式和食用菌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各企业的技术创新等有关。
XX-XX年食用菌工厂化产量分析
XX-XX年工厂化品种产量情况
XX年金针菇日产量2568.34吨,较XX年的2679.61吨有所减少。杏鲍菇日产量2075.38吨,较XX年的1831.52吨下降了10%。双孢菇557.9吨、海鲜菇195.8吨、白玉菇279吨、白灵菇61.5吨,其他菇类如秀珍菇、茶树菇、虫草花等品种日产量均在20-30吨左右。
据本次调查统计,XX年关、停、并、转的企业数量为55家,主要原因是市场效益不好、成本上涨、技术人才缺乏。
XX年新建、扩建项目191个,主要生产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秀珍菇等。减产企业40家,主要是金针菇生产企业。
XX年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关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