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3篇

发布时间:2019-05-10 来源:调研报告 手机版

  调研报告之采访记录(选取)

  (一)

  采访时间:XX年8月13日9:00

  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行政楼办公室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

  被采访人:林主任

  问:您好!林主任!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调研组的成员,我们想了解一下贵学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情况。请问一下,根据你的了解,学生怎么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呢?也就是说,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是如何的?

  林:总体上开看,本学校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传统文化,尤其是初中部的学生,由于他们都是以较为优秀的成绩考进来,整体素质都比较高。有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接受过教育的话,便会更主动去学习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因为父母从小便会给他们安排相应的才艺培训,其中也包括书法,国画,传统乐器的学习等。

  问:我们也从班主任助理那里得知,班上确实有部分同学才艺很出众的。那么,学校有没有举行过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活动或者比赛,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呢?

  林:这类活动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很重要,我们学校也看得很重。每个学期都会举行年级的书法比赛,让学生主动去练毛笔和钢笔。还会有象棋比赛,文艺晚会,黑板报评比等。这是学校里规定举行的活动。而班主任和年级工作中也会自由地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学生年龄段的活动。这些活动都会设立奖项,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问:学校在传统才艺上还是相当重视的,那么,在传统的优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呢?例如,爱国,尊师重道,长幼有序,乐于助人等这些优秀思想。

  林:学校的学生都很乖,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比较喜欢学习的,所以也很听老师的话,很尊重老师,很热心帮助同学。如果哪位学生家里有困难,同学都会很积极去帮忙。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学生这方面还需要加强,比如体育特长生,他们的素质则差一点。学生的素质高低跟父母和这个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学校教的东西,他们吸收后回家或者看到社会上别人不是这样子做的,就会疑惑,甚至会学习那些不好的习惯,以大欺小等等。这些现象也是有的。

  问:确实如此。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从小锻炼起来的,也经过长年累月的培养和沉淀。那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会设立什么措施去应对呢?

  林:学校每周都会有校会和班会,校会中领导的发言也会有道德方面的教育。而班会则由班主任自定主题,其中一些主题也会涉及思想道德的教育。比如,XX年的汶川地震,学校也开过专门的校会来展开捐款活动,学生都很热心积极参与。道德的教育一般是融进在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去感受去学习。

  问:相信这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的。现在社会上的言论也很激烈,说现在的学生崇洋媚外,追星的现象很严重,几乎都忘了传统文化,很担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继承人。那么,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林:当代学生的爱好十分广泛,这是跟以前所不同的。当然,改革开放后崇洋追星的现象是有,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确实不如以前。以前我们做学生的时候,都拿政治人物当偶像,对首都也有一种莫名的热爱,现在学生一般都是把明星当做偶像。呵呵,这的确会造成一种冲击,但是不致于把传统文化都扼杀掉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不会减弱的。

  问:总的来说,学校的教育理念中没有轻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很好的,希望以后学校会越来越好。谢谢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非常感谢。再见!

  (二)

  采访时间:XX年8月13日10点

  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教学楼教师办公室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

  被采访人:初三(4)班班主任魏老师

  问:您好!老师!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调研组的成员,我们想了解一下学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情况。请问一下,根据你的了解,学校或是班里有没有举行过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活动或者比赛呢?

  魏:第一,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举行书法比赛的。第二,语文课堂也要求阅读四大名著,现在学生的书桌里一般都会存有各类名著。第三,从初一开始,班里都会分兴趣小组来学习国画等。另外,也有合唱团等传统音乐知识的学习。

  问:那么,班里的学生对这类比赛的反应时怎样的呢?

  魏:我觉得这是跟年龄层有关,也跟学生性格有关。比如,性格外向活跃的学生就很积极地参与,表现得很出色。而性格内向安静的学生则不是那么积极参加。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很喜欢这类的活动的。

  问: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呢?比如书法学习。

  魏:嗯,大部分学生都很用心去学,他们的都很工整、漂亮。我是教物理的,平时收上来的作业的都写得很工整,比我的都要好看。呵呵

  问:我们也看过他们的笔记本,真的写得很不错。那他们学习这类文化知识,是出于被动强制的?还是出于主动感兴趣的呢?

  魏:一部分是出自于兴趣的,一部分是要指引去的。他们初中这个年龄段比较需要老师的指引的,比如看四大名著,老师一般会指引男生先去看三国演义,女生去看红楼梦。他们还不太懂去挑书,还需要老师去指引的。

  问:那么,在传统优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例如,爱国,尊师重道,长幼有序,乐于助人等优秀思想。

  魏:学生的思想觉悟都很高,特别有爱心。上一学期我们班有位学生的父亲患有肺结核,学生知道后主动发起捐款,最终由于对方家长觉得有能力去解决就没有接受这笔捐款。但从里面看出学生的做好事的热心,还有学生的家长对乐于助人行为的支持。他们都是自愿、自发组织的。

  问:那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班里会相应的举行什么活动么?

  魏:传统美德是一个学校的根基,而初中生的思想比较模糊,是最需要指导的。我们每周的班会课都是由班主任主持的,让学生自由发言活动。一般会以有关“美德”的哲理作为主题。我也会让同学在每周的周一把《三经》《道德经》中一些句子抄到黑板的一个小角落里,让学生来认识背诵。有一些比较难懂得的,我会举一些社会上的例子来解释,深入分析,然后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问:那这类活动会起到怎样的效果呢?

  魏: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他们都很乖,很多道理,你对他们讲,他们还是会听的。比如以前我们班的卫生情况是很差的,学生很不注意卫生,垃圾都是随手就扔掉。后来我就整天给他们上环保教育课,利用一些措施强制性的要求他们一定得把垃圾往垃圾桶里扔,慢慢的我们班卫生情况就好了很多,还拿了文明班一等奖。

  问:如果要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你认为最关键是什么呢?

  魏: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让他们动手,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很多事情他们没有动手是不会懂的。比如叫他们看文学名著,他们开头是好奇,可能翻了几页就不看了,毕竟文的简介吸引力不大。但是,配合相应的读书笔记,要求他们自己去收集内容,他们就很主动去完成。

  问:那你认为学校可以怎么样的活动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呢?

  魏:我觉得文艺晚会是最适合的,这类活动比较活跃,也可以放松自己。不仅可以学习到一些传统文艺,还可以让老师,学生都参与进来。

  问:非常谢谢老师您的回答,打扰你的时间了。谢谢您。

  (三)

  采访时间:XX年8月14日9点

  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教学楼教师办公室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

  被采访人:初三(4)班语文老师

  问:您好!老师!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调研组的成员,我们有些关于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问题,想请教一下您。您认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是怎么样的呢?比如,我听班主任讲,您要求学生们看四大名著,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答: 我们的课文里面就设置着名著导读,像《水浒传》就有节选进入我们的教材,还有一些外国名著,所以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我在暑假里布置的作业就是阅读四大名著。课程的改革很成功,导读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些文选的兴趣。这也是教育的回归,一种对传统文学重视的恢复。现在整个社会开始盛传这种风气,也算是一种思想的回归。例如百家讲坛为什么会这么红,也是由于现在的人开始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问:那么,学生的阅读效果是怎么样的?那学生看这些书主要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完成任务呢?

  答:整体的效果不是特别好。真正出于兴趣,想去看的人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吧。他们平时都会去图事馆借书看,有的借不到就到书店去买。有些学生看不懂可能就会放弃不看,但看明白的都会继续坚持看下去的。有个学生就跟我说过“看看还是挺有意思的”。像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他就是特别喜欢看三国,在作文里常常会引用三国里面的人物,上次写诚信就用到了曹操的典故。别的学生看名著可能是为了考试,因为去年考试里面就有一个7分的题目是有关于高尔基的《童年》,如果没看过这些名著或许就答不上了。

  问:有没有什么措施加强他们的兴趣呢?

  答:有。我会告诉他们那些章节有意思,哪个人物比较特别,给一个指引让他们去看,还让他们做些读书笔记来交流。

  问:那么,这一类阅读活动到底有没有起作用呢?

  答:其实,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接触。因为其中很多是带着古文的句法的,很多学生看起来会比较吃力。我建议过他们结合百家讲堂的节目或者看白话文版的,这样可以培养他们一种兴趣。有学生就在qq上跟我说“老师,好难啊,一点都看不懂”。呵呵,其实,要求他们看名著也只是想培养一种兴趣,了解就够了。这些要等到高中大学才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自我认识的。他们的经历比较少,很多人生哲理还是看不懂的。

  问:那么,学生的思想品行情况怎么样呢?

  答:我们这里是小乡镇,学生一般都比较单纯的。

  问:很多人反映说“对于当代学生来说,追星远比追传统文化要强”?那老师认为呢?

  答:恩。的确是这样,现在的学生的偶像都是明星。有一次我就看到学校窗口的地方写着“汪东城”的大名,我还很疑惑这是哪一号人物,后来一问才知道是现在当红的偶像组合飞轮海。学生们也很喜欢看“天天向上”之类的娱乐节目,男生则更多喜欢玩电玩。他们追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代社会不像以前那么单调,我们也会劝导他们不要盲目追星。

  问:那老师您认为影响学生思想品行的因素有哪些呢?

  答:应该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家长,家长毕竟是学生的第一老师。有些家长重视这方面培养的话,在学生小时候就会找家教来给他们讲解《三经》和《论语》之类的经书。第二是学校老师,第三是社会。很多时候,不是老师讲了,学生就会听。学生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还是会发生变化。比如最近社会就出现一种 “好事不一定有好报”的现象,学生看到那些生活中的例子便会疑惑,会选择抛弃老师所讲的,因为他看到的事实并不像老师讲的那样。同样的,一些家长有时候也会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应对事情,搞得老师们也很难把乐于助人的品行推行下去。所以,这三个因素一环扣着一环,是分不开的。如果真的要选一个影响最大的,我想应该是学校和老师教育。

  问:如果学校老师的影响是最大的,那学校一般会通过什么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行呢?

  答:语文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语文本来就是一种人文性的引导,作为一种思想教育的工具。语文课文里面的每一人物都有教育意义,从分析一篇文章到分析一个人物,再转移到发掘人物上的优良品德。最后,针对这种优良品德,让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看待,该如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么一来,学生便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学到很多传统的优良品质,比如讲礼貌,乐于助人等等。在授课过程中,我不会特别刻意地插入思想品行这部分,而是要很巧妙地插入。要是直接问他们“从中学到什么”这样的问题则过于生硬,显得框框架架的,他们的回答也弄得像答题目似的。比如之前我上的一课《流沙河》,里面主要讲理想的,那么我会像聊天那样问他们小时候的理想是怎么样的,现在的理想又如何,再慢慢引导他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好好学习。一层一层地推进。

  问:相信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是非常有利的。

  非常谢谢老师您的回答,打扰你的时间了。谢谢您。

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同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工作也刻不容缓,利用暑期,我走访了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特色鲜明的村寨-----高荡村,就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研究,调研情况如下:

  高荡村系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的千年布依古寨。古寨具有典型的第三土语区布依族村寨的特点,传统民居与古寨风貌特别是石头古建筑保存完整,周围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积淀厚重,古文化遗址遗迹多,遭到破坏不大,具有较大的民族民间文化发掘潜力。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使高荡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丧、节庆民族习俗,敬天地、尊师祖的民族信仰传承比较完整和丰富。蜡染、织锦、刺绣等传统工艺在高荡村布依族人中不断的沿袭和发展。高荡村不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双枝并秀,而且蕴藏着极大的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价值。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3篇

  一、高荡具有丰富的布依文化资源

  高荡村居民300多户,近XX人口,全系布依族,且只有伍杨两姓,已有600多年历史。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民间文化风情:

  1、有独特的山寨建筑。村落内的建筑布局井然,房屋建筑均为石木结构,不用一颗铁钉,均是木料结构屋架,有的石料间隔,有的木料间隔,石板盖顶,墙多数用石料垒砌或浆砌,用石灰或混泥土勾缝、材料就地取,造价低廉,经久牢固,冬暖夏凉,在建筑形式上,有的组成一正两厢院落,纵横交错,古朴悠远。

  2、有传统精湛蜡染、织锦、挑花等民族工艺,山寨80%的成年妇女都会制作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很多农户家里设有染缸,从事织锦、蜡染及传统民族服饰的纯手工制作。

  3、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民间文学。在文化起源上,有《铜鼓的来历》,在传说类有《滴水滩瀑布的传说》,在民风民俗上,有《六月六的传说》、《姊妹箫的传说》等,在民间故事类,有对爱情忠贞不谕的《睡在草凳上的小狗儿》、《三妹与蛇郎》。有富于幽默对事物认识讲究哲理的《征舵的故事》,有讽刺贪财愚蠢,描绘善与恶斗争的《妹妹智杀老变婆》、《人与虎斗智》等童话故事。

  这里的布依民歌不仅数量繁多,内容丰富,而且流传广泛,布依民歌有古歌、酒歌、时政歌、劳动歌、生活歌、儿歌,从少年儿童到老人,几乎个个会唱布依族歌,唱歌成了布依人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这里有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其中布依族民间音乐有两大类:一是民间器乐曲调,如铜鼓调、竹箫调、唢呐调、木叶调。二是民间曲调,如念经调(属宗教类)、立房上梁调、情歌调、酒歌调等。

  布依族民间舞蹈有铜鼓舞、撒麻舞、花包舞、唢呐舞等。

  4、有丰富多采彩的布依族节日,有三月三(油团粑节)、六月六(男女青年赶表定情节)、尝新节,俗称稻米节(即七月半)等。一年中,最隆重、活动内容多要数“六月六”了,六月六这天这一带的布依男女老少聚集在山寨的民间文化场所,进行对歌跳舞,男女青年赶表(谈恋爱),同时还进行唢呐、击铜鼓、木叶、飞石打靶,抓羊子,母鸡护蛋、水上漂石等技艺比赛。

  二、该村在民族传统文化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1、 高荡村被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授予“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之一,表明她所具有的深刻民族民间文化和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和认可,这必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当地文化的保护、发掘、开发、提高和开放,必将进一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2、 高荡村被省政协书画院定为创作采风点,为推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巨大作用。

  3、 高荡村作为布依千年古寨,不仅历史悠久,解放前还是镇宁自治县少数民族村寨的“儒林村”。明清以来,高荡村就有私塾,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不间断。因此,但凡家境尚可的人家,都会送子弟入塾,曾经产生过秀才9人,举人1人,有7名黄埔军校毕业生,1名国立师范毕业生。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旧时的“儒林村”变成了文化村,在过去的60年,全村通过读书正式被大学、中专录取读书参加工作的人就有121人,其中伍德馨一家的子女,就有6名大学生。高荡被1985年《贵州年鉴》记载,称之为“文化村”,这在镇宁自治县绝无仅有。

  三、该村民族文化濒危情况:

  该村的布依文化有部分内容已逐步消失,总的来说,衰退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世代相传,为人皆知的民族风情、民间音乐、古歌、民间神话、传说等部分无人传承了。

  2、一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传统的项目少了,变得空乏无味。

  3、一些独特的布依民间工艺品无人传承制作

  4、一些80年代之后出生的孩子不会讲本民族语言,母语传承存在危机。

  5、民居古建筑和特色民居濒临灭绝。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一些曲雅古朴、工艺精湛的建筑逐步被现代建筑所取代,需尽快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缮。

  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高荡村如今被定位成布依千年古寨进行旅游开发,经济的发展与振兴,民族文化建设与开发,离不开对民族文化风情的抢救、保护很有必要,现充分利用全乡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以下保护建议和措施:

  经调研后,高荡村如今正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与帮扶下,开始逐步完善旅游设施,在此略提几点建议: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保障。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文化专业人才,让更多的人走进民间艺术,发扬民族之魂。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安排,编写乡土教材,培训师资,通过学校教育保障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意识。另外要加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定工作,要建立文化传承人名录体系,对传承人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如授予荣誉称号、给予民间艺人的生活补贴等,进一步掀起尊重和爱护文化人才,使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魂宝流传千秋。

  2、统一规划村民建筑,保护地方独特的村寨建筑风格。

  3、修复村寨的水碾和农户门前的石磨、舂对,在围绕村寨流淌的梭罗河沿河两岸制作竹筒水车,自流灌溉农田。同时衬托村寨淳朴民风,重现民族远古文化的见证。

  4、积极抓好布依文化风情的开发,保护利用。把布依族习俗和文化活动场面与旅游观光很好地协调起来,增加旅游者与当地群众的情趣交往和生活方式,采取解说布依习俗的成因、神话、传说故事、表现形式等方式,让游人对布依习俗有正确了解,增加参与程度甚至产生共鸣。

  5、发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布依族蜡染、织锦、挑花等旅游纪念品等。

  综上所述,相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定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银城镇宁的旅游兴县战略也将由此打响一场由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带动经济效益的漂亮的胜仗!

最新市民传统文化意识调研报告

  xx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具有穿越时空的不朽价值。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各种不同文化、价值理念等纷纷进入中国,冲击着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冲击着人们早已习惯的文化信仰。为了解奉贤区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城乡居民传统文化意识,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要求,奉贤调查队于XX年5月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在全区范围内共抽取了10个行政村(居)委,按照随机等距抽样的方式,共抽取了200户城乡居民家庭作为本次专题调查的调查样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各100个;样本男女性别比例为91:109;年龄段以26岁至45岁、56岁至65岁年龄段为主。

  本次调查以入户开展问卷调查为主,问卷共24个问题,涉及市民文化活动现状、市民传统文化意识现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情况及现状评价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第三题到第十四题涉及市民传统文化意识。

  二、当前我区城乡居民传统文化意识现状及特征

  1、电视广播、网络媒体是市民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调查显示,从调查对象整体来看,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及口口相传是居民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要途径。200位调查对象中,有63人选择电视广播、46人选择网络媒体及44人选择口口相传,占比分别为31.5%、23%及22%;仅有48人选择书籍和报刊杂志、学校教育及其他。但由于互联网使用情况受年龄影响较明显,46岁以上被访者表示以广播电视、口口相传及书籍报刊杂志为主要途径。

  2、近半数调查对象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影响较大

  当问及“自己的工作生活、为人处世方式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时,在200名调查对象中,有67人选择影响较大,31人选择影响很大,占比分别为33.5%及15.5%。分别还有76人、19人及7人选择一般、影响不大及没有影响。

  数据显示,年龄越大,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程度也越大。12名25岁及以下调查对象中,仅1人选择影响很大,占8.3%;52名26-35岁调查对象中有8人选择影响很大,占15.4%;96名36-55岁调查对象中有13人选择影响很大,占13.5%;27名56-65岁调查对象中有5人选择影响很大,占18.5%;13名66岁以上调查对象中有4人选择影响很大,占30.8%。

  3、是否选择以一定方式过节受法定假期及收入状况影响较大,洋节日则更受年轻人追捧

  春节毫无疑问是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数据显示,200名调查对象中,197人表示对春节比较重视并且会用一定方式度过。

  而庆祝其他传统节日则受法定假期影响较大,有151人表示会庆祝中秋节,占75.5%;有149人表示会采取一定方式度过清明节,占74.5%;但有些未设定法定假期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仅65人选择,占32.5%;腊八节,仅6人选择,占3%;七夕,仅21人选择,占10.5%。

  从收入水平角度看,收入水平越高,对节日的重视程度也越高(如图1),尤其是需要一定消费的节日,如传统节日七夕、中秋节等;还有一些洋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

  图1: 各个收入水平调查对象选择过节的占比情况(单位:元)

  同时,受西方文化影响,圣诞节、情人节等更受年轻人的追捧。数据显示,64名35岁及以下的调查对象中,有20人表示会过圣诞节,占31.3%;有18人表示会过情人节,占28.1%;而136名36岁以上调查对象中,仅17人表示会过圣诞节,占12.5%;仅11人表示会过情人节,占8.1%。

  4、对传统思想及论述的认同度较高,但传统著作精读率偏低

  据调查, 200名调查对象对一些传统思想及论述的认同度较高。有143人及45人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示认同及部分认同,分别占71.5%、22.5%;有135人及56人对“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表示认同及部分认同,分别占67.5%、28%;有135人及46人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表示认同及部分认同,分别占67.5%、23%。

  200名调查对象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24人,专科31人,本科及以上45人。受文化程度影响,对一些中国古典名著及西方名著的精读率偏低,大部分表示只粗略读过(如图2)。从调查对象整体情况看,在问卷所列名著中,精读率最高的三本中国传统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及《西游记》,精读率分别为16%、14%及12%;精读率最高的三本西方名著是《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傲慢与偏见》,精读率分别为10.5%、9%及7%。

  从文化程度细分来看,本科及以上调查对象对中西方名著的精读率相对较高,但仍偏低。45名本科及以上调查对象对中国传统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红楼梦》)的精读率分别为35.6%、35.6%、28.9%及24.4%。

  图2: 各文化程度调查对象对中国传统四大名著的精读率

  三、增强市民传统文化意识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社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工作,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同于技术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单是课程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市民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文化的营造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完成,如广播、报纸、社区宣传栏、横幅、草坪中的警语等,让市民在一点一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能更具吸引力,更深入人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社区应大力组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区活动,如讲座、征文、演讲等,在这些活动中,市民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在这些活动的组织与参与中,市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将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2、大力推进系统宣传,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传媒首先要重视民俗文化,同时也要很好地研究它。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的东西,非文的东西怎样通过传媒把它系统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绍成为系列的、体系化的东西。通过传媒,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抢救、拍摄,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心报道、加以引导,这些都可以通过传媒得以实现。特别是在网络化的时代,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体系化的进行宣传。介绍传统民俗文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深入讲解,并到下面去采风,去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感情,这样才能从点到面鲜活地把传统知识宣传给普通市民。

  3、强化文化教育,增强年轻人的文化保护意识。年轻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比如七夕这个节日有些地方还在过,一些传统风俗保存得还很好,都是我们可以了解研究的。立足传统才能走向世界,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在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应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将其规定为必修课。同时在“两课”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而对于已经离开校园的年轻人而言,可利用书籍、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及网络等新媒体,了解传统文化。

    相关范文推荐
    • 2019机关党建工作的存在的问题调研和对策研究报告

      机关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机关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机关党建工作如何,关系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关系机关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关系上级党委决策部署的实施。长期

    • 刍议民事诉讼中采信证据规则的运用

      采信证据,即采证,亦称认证,是指法官在诉讼过程中,主要是在庭审时,就当事人举证、质证、法庭辩论过程中,所涉及的与待证事实有关联的证据材料加以审查认定,以确认其证据能力上的可采性、证据力的大小与强弱

    • 铁路成人高校发展初探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开放性高等教育方式的迅速扩展,成人高校及其成人教育出现了萎缩状态,特别是铁路成人高校与企业脱钩以后,如何准确定位、持续发展,必将是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 依法治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三

      三、依法治市的评价标准 一定的评价标准是衡量依法治市工作成败得失的准则。依法治市工作开展得好不好、人民满意不满意都可把评价标准作为衡量的尺度。以往的依法治市工作无论是在规划的制定中,还

    • 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保险业服务)范文

      一、甘肃省基本情况  (一)地区概况。甘肃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地处青藏、黄土和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处,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呈狭长带状,境内多民族聚居,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中部地区联系新疆、青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