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专业代表小组提高代表活动质量
代表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代表个人履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也与各级人大组织划分代表小组的方式有关。本文作者在仔细分析代表小组活动现状后提出了建立专业代表小组,提高代表小组活动质量的意见,并对其作用及其划分等进行了阐述。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各地人大纷纷对代表小组活动开展探索创新,有的侧重于人员构成,有的是侧重于行政区划,有的侧重于监督内容和监督对象。这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有力的推动了代表履职,促进人大工作开展均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社会反响和监督工作的实效性来看,建立专业代表小组在当前更为迫切和必要。
当前代表小组活动的现状
目前,不少代表小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活动。一些常规式的视察、调研和走访,表面上浓浓烈烈、场面壮观,实则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活动质量不高,影响代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部分代表对人大工作认识不够,忙于个人事务,对参加代表活动不热心、不主动,仅仅满足于获得人大代表的政治身份,乐于当“荣誉代表”,不愿意参加代表活动。同时,关于人大常委会对人大代表履职行为的监督问题,理论界也是争论不小,认为人大常委会是由代表选举产生,无权强制代表辞职或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的声音还是比较突出,导致在人大实际工作中出现两种状况:理论上有权对人大代表进行监督的人民群众,实际上无法监督;实际工作上易于监督人大代表履职好坏的人大常委会,在理论上又缺乏有力支撑,从而形成代表履职工作的“吃大锅饭”,参不参加活动一个样,提不提出建议一个样,履职好坏一个样。因此,建立一种既方便组织、协调,又能提高活动质量、增强工作实效的代表活动小组,成为当前代表工作的重要内容。
代表专业小组的作用
建立代表小组能提高监督质量。人大监督的内容十分广泛,且都是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重大事项。要实现代表对各项监督内容面面精通,对每部法律知晓熟悉,在目前没有实现代表专职化以前很难做到。建立代表专业小组,可以让人大代表集中精力和时间,对监督事项进行认真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更有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这样既能充分发挥代表一技之长或对某项工作熟悉的优势,又能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能增强监督力度。组建专业代表小组后,代表根据自身情况、爱好特长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便于集中本小组、本行业代表的智慧和力量,无论是调查研究、专题视察,还是执法检查、询问质询都更有力度,人大“算说了”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观。
能激发参与热情。人大代表说与不说一个样、多说少说一个样,使得部分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不高。组建代表专业小组,代表对监督事项的了解更充分、发言更有针对性,加上监督对象整改措施的及时跟上,他们对参加代表活动的积极性也会逐步增强,社会各界对人大监督的成果了解也更深入,更加信任人大代表。
能落实监督考核。建立代表专业小组后,由于小组内代表的同一性增多,履职情况、活动影响和实际效果确定相对比较容易,履职好坏的评比在操作上来讲明显增强,监督制约效果更直接。
如何划分代表专业小组
以专业为基础划分。根据专业相对统一、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代表小组。代表人数过多,活动组织困难,意见也难以统一;代表人数过少,活动开展较为单调,参与性大大削弱。每个专业代表人数以10至30人为宜,确保每个代表均能真正融入其中,而不是超然事外的观摩。
以专(工)委为依托组建。当前,为便于活动开展,同时也便于加强对专业小组活动的指导,可根据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与机构设置,设立法制工作专业小组、财经工作专业小组、教科文卫工作专业小组、民族宗教侨务专业小组、农业与农村工作专业小组、城建环保工作专业小组等,分别由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牵头组建。如果人数过多,专业人员充足,也可根据实际进一步细分,比如财经委可组建预算工作专业小组、经济工作专业小组,城建环资工委可组建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专业小组、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专业小组等。
以专题活动提升实效。代表专业小组要将活动与本区域工作大局紧紧相扣,与人民群众呼声息息相应,选定特色专题,以集体活动的方式开展工作。专题活动要把握大局,注重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开展,加强对“十二五”规划实施、计划预算执行、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扩大招商合作等情况的监督和调查研究,督促和支持政府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发展壮大创新型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围绕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工作,切实加强对教育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水电供应、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水利工程建设等民生工作的监督。代表小组活动可采取集中视察与代表持证视察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听取汇报与深入走访相结合,也可将学习、交流、座谈、检查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代表小组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此调动代表参加活动、履行职责的积极性。
以专门经费强化保障。要把代表专业小组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落实到位。以专项机制开展考评,出台专业小组活动考评细则,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和创先争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