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亦称思想工作或思想教育。它是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
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学术组织、社团、群众组织等出版的工作通讯、简报、刊物等实行主办部门和所在党总支双重审查责任制;对外宣传报道由党委宣传部统一协调;人文社会科学涉外交流必须由所在党总支和分管校领导审批。要着力办好南林报、电视台、广播台,充分发挥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18、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重视校园网络建设,为师生上网创造必要的条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网络管理,加强技术防范,保证网络安全。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对师生思想的影响,增强师生的政治鉴别力和免疫力。加强网络工作人员培训,建立网上宣传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宣传,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19、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按照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以创建省级文明学校为龙头,大力开展师生广泛参与、富有成效、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进入省级和全国文明单位行列。继续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活动,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其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高校与社会的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20、重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校园文化要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大学的文化品位。要加大投入开展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校园绿化美化和有教育意义的景点建设。充分发挥校报、电视台、广播台、文化广场、活动中心和教工俱乐部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积极开展各类科技、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加强校园内各种人文社科类讲座的管理。重视教职员工八小时之外和广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重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努力把宿舍建设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
六、完善机制,落实措施,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21、建立健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建立由党委书记主持,校长和党委副书记以及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保卫部、工会、共青团、研究生部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作,部署任务,落实措施,协调力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密切配合,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书记担负全校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校长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结合组织教学、科研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教职员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党委宣传部作为党委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部门,根据学校的中心任务和师生的思想实际,制定计划和工作制度,提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当好党委的参谋和助手。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根据自身特点做好师生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所联系群众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各学院要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高等学校院(系)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工作由党组织和行政共同负责。
22、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不断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和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专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配备按照中央和教育部文件精神执行,在保证编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择优上岗、能进能出、动态稳定的队伍建设机制,在业务或学历培训、出国考察或进修、社会实践、职务晋升、生活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学校根据江苏省关于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精神和要求,严格按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和程序,每年单列高级职务岗位指标,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党政管理工作)人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按照南京林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另发)、《辅导员工作条例》和《班主任工作条例》,建设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坚定、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尤其要鼓励和支持业务教师兼任学生班主任。其中,专职学生政工干部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努力提高政工干部综合素质,在对全校政工干部培训教育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选送优秀政工干部在职攻读学位,并有计划地安排政工干部参加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交流,促进政工干部与行政业务干部岗位轮换。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实施"两课"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工作,培养一批"两课"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自身建设,努力倡导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造、自觉奉献的风气。
23、加强调查研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水平。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师生,听取情况反映,加强指导,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水平,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作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的同志,深入研究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和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新恩路和新办法,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有理论造诣又有实践经验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列入学校科研总体规划,经费上学校每年拨出5万元给予保证。
24、切实增加投入,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建立健全经费投入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并给予保证,切实解决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经费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的问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投入包括:党政干部理论教育经费,师生时政教育经费,组织、参加校内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经费,宣传舆论阵地(媒体)、校园文化场所建设经费,校内外宣传经费,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科研经费,考察、培训和继续教育经费等。要在现有基础上逐年增加经费投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业务经费以及重大活动、队伍培训和设施建设所需的经费,保证各项工作和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鼓励各单位用预算外收入投入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不断适应国企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需要,200*年4月,××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与××市国资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市所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认真梳理了××市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脉络、基本经验,认真分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本调研报告共分三个部分:
一、××市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基本情况
(一)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注重思想政治工作职能定位与企业改革发展相结合
主要从确立服务首都政治稳定的大局意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国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服务首都经济发展的大局意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确立为首都社会和谐建设服务的大局意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主动化解矛盾推进稳定和谐建设;牢固树立责任意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全体职工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员工成长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
主要从充分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千方百计为职工的身心健康服务;注重员工素质的不断提升;尽力满足职工的物质利益诉求四个方面进行了回顾。
(三)牢固树立科学管理的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管理有机结合
主要从不断创新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建立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提升。
(四)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主要从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完善创新;贴近时代发展,不断探索新方法;解放思想,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五)牢固树立文化育人的工作理念,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主要从解放思想与变革文化理念相结合;理想信念与强化企业精神相结合;遵章守制与建立行为文化相结合;履行社会责任与树立企业形象相结合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二、××市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国企改革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性
1、部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清晰的战略定位和工作思路,存在着浅尝辄止的表面化现象
2、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涵、新要求缺乏深刻的理解,对广大员工的发展重视不够
3、部分国有企业的利益格局显失公平,员工反响较大,思想政治工作调整利益关系的力度还很不够
4、面对新情况,部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不能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载体和方法的创新,由此制约着自身的工作实效
5、部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够明确、不够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难以与现代企业制度相接轨
6、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总体相对滞后,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任务不适应
三、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1、对全市国有企业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清晰战略定位,形成明确的工作思路
2、着力端正和提高国有企业领导者的价值取向和认识水平,为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思想基础
3、着力建立健全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相融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4、把握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层分众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5、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选拔培养工作,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6、进一步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