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调查报告三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摘要:
本文通过对民营高校千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部分民营高校的走访,分析当前民营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的设想提供良好的依据。
关键词:民营高校;问卷调查;学生人文素质
在当前的大学校园里,文学逐渐失去了大学生的青睐。同学们津津乐道的多数是偏向于追求时尚与物欲的享乐话题,快餐式的作品取代了古今中外高品味的文学作品。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行为不文明,生活品味较低,自理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差,功利主义色彩较浓,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大学生汉语水平普遍下降,现在不少大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较差,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礼节等人文知识知之甚少,文化断层的现象在新时代大学生身上表现突出。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当前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兼具公办高校品牌资源优势和民办高校机制灵活优势的民营高校迅速崛起,全国有200多所民营高校,承担了本科生扩招任务的近三分之一。民营高校在高校的行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部要求,民营高校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民营高校强调的是培养专业人才,并没有把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提到重要位置。
民营高校的招生是通过学院办学所在的省市,根据参加全国高考统一招生的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实施降低分数的方式进行的,即三类本科院校。这样,生源不同于公办高校,那么,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重点要求等都应该有不同于公办高校的地方。本文通过对民营高校千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部分高校的走访,分析当前民营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的设想提供良好的依据。
民营高校要健康发展,并在高校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除了要对抓好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调查总结:
1. 调查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了20道题,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普遍性,对本校和重庆其他民营高校学生进行了调查。主要是了解民营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的设想提供良好的依据。共发出10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36份。回收率93.6%。从这次调查的结果看,反映了民营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基本状况。
2. 调查结果
(1)学生语文基础状况:
学生上大学前的作文成绩是中等水平占69%,优等和及格水平各占16%、15%;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还能背诵的学生占50%,能背一些占36%,不能背的占14%。
(2)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情况:
对文学很有兴趣的占24%,有一点的占65%,没兴趣的占11%;在喜欢的文学作品类型中,小说占52%,散文占37%,诗歌、戏剧各占7%、1%,都不喜欢占3%;读过的课外书籍中,文学作品很多的占40%;86%的学生会被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感动;中国四大名著全读过的学生只占9%,83%的学生读过一些,根本没读过的占8%;阅读名著的方式选择看电影或电视的学生占56%;平时有写作习惯的学生只占18%,27%的学生平时从不写作。
(3)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对语文学科重要性的看法,65%的学生认为学语文对其他学科有很大帮助,认为没帮助的只占2%;对语文课的喜欢程度62%的学生是一般,34%是喜欢;背诵课文的原因64%的学生是因为老师要求或为了应付考试,只有18%的是出于喜欢;汉语与英语比较,认为英语重要占61%,认为汉语重要的占20%。
(4)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
85%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国学”,不感兴趣的占10%;儒家经典著作,能全部说出来的占9%,能说出一些的有72%,几乎不能说出来的有19%。
(5)学生对当今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价:
65%认为一般,24%认为不太理想,只有9%认为有进步。
二、现状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民营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基本状况如下:
(1)学生语文基础一般:
学生以前的作文成绩大多数是中等,曾经学过、背过的内容只有50%的学生能够背诵。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学到的知识是不扎实的。
(2)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不浓:
影视文学作品、漫画作品等文学快餐代替了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写作兴趣。
(3)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太高:
学生对语文学科是比较看重的,但实际学习情况是不满意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语文对学其他学科是有很多帮助的,但是学习态度和方法与之矛盾,因为考试或老师要求而学习,并且很少阅读文学作品,这样的矛盾现象是存在的,并且在问卷调查中显而易见。
(4)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太少:
对“国学”以及传统的经典著作知之甚少,因为中小学校的教育更多是针对考试,与考试无关的知识在教学中就很少涉及。并且表面看来,这些与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浪潮下追逐的经济利益无关。
(5)学生的人文素质急需提高:
时尚与物欲代替了个人修养,“强练内功”仅仅与就业相连,渐渐远离品格修养,学生缺少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是当今高校学生的普遍现象。
小结:
如何整合语言、文学、文化,怎么引导学习方法,提高品味,让学生有兴趣,这是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需要下的功夫。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把学生被应试教育“败坏”了的语文“胃口”给重新调试过来,然后,让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自学。大学语文不是中学语文的延续,要另辟蹊径地启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学有个概貌和了解,并教她们掌握最基本的鉴赏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根基的中国人。民营高校属于三本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相较于其他本科院校次之,作为民营高校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做好教材、教师、教法等多方面的协调、改进工作,才能真正的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民营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最近,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就业》杂志所做的一份《首届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报告》就对此给出了答案。
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是大学生比较向往的就业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凭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调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大学生想挣多少钱?
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工资底线从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们考虑一些专业、学历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可以认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生工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要求。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小学生在校学习更是无时不刻与汉字打交道。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更是屡见不鲜,司空见惯。为了了解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帮助学生规范用字,我展开了调查研究。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四年级达到顶峰,五六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1、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xx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我收集了学生的日记、作文、作业,找出以下的错字与别字出现频率非常高。经过统计,得出重复出现50次以上的错字有“步、真、念、睡、赖”等20个;别字重现40次以上的有“多——都,正——真,正——直,在——再,以——已,又——有,密——蜜,今——令”等15个。
对小学生错别字形成的原因作了简单的分析之后,接下来,将有针对性地指出解决小学生错别字的几条具体办法。那么,如何解决小学生错别字问题呢?
对错别字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着眼点应放在预防上,防重于纠。那么,怎样防止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方法。
1、根据字音特点记字形
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区别开来。如“今——令”,这两类字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记住声母是“L”往往都可写成“令”。例如:铃、岭、怜,那么其余的都写成“今”。例如:“吟、念、贪”等。还有的字可用韵母来鉴别,如“舀——臽”很相似,韵母是“ɑo”应写成“舀”,如“稻、蹈、滔”,其余的只能写成“臽”,例如,“焰、陷”等。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孩子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老师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字就会大大减少。例如“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又如,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冫”与“氵”常常混淆,我们要讲清楚,凡用“两点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关系,如“冻、冷、凛、冽、凝”等,而用“三点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关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3、发挥想象记字形。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一个圆圈,他们可以认为它是一张嘴,一只饼,一个球,甚至是男孩用手推的一个铁环。因此,根据孩子对汉字的感知特点,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在比较隐蔽的部位中的点、横、钩等,除用彩笔加以标明外,还可让孩子合理地想象,使这个隐蔽的弱成分变成强刺激。如“鸟”字中的“点”像什么?有的孩子说像一条吃到肚里的虫子,有的说像啄木鸟尖尖的嘴巴,还有的说像啄木鸟的心。又如“奶”字,有的孩子说“横折折钩”像奶奶的“驼背”,“撇”像她拄着的拐杖。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组成关系编顺口溜,如“辛”,有位学生说:“妈妈是个营业员,每天立上十小时真辛苦。”这样,他不会把“辛苦”写成“幸苦”;又如“省”字,有位学生说:“到商店买东西,少用眼睛看,可以省下许多钱。”既生动有趣,又减少了孩子识记生字的心理活动过程,孩子记得牢,甚至终身难忘。
4、采用螺旋式复习法
小学低年段的孩子还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短时记忆占优势。为了减少错别字,必须经常性地复习巩固,以便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研究发现,螺旋式的识字复习法是较有成效的识字巩固方法,其做法是在相对的时间内,复习前面教过的生字,如今天复习昨天的,下周复习上周的。如此波浪式地前进,到下一个阶段(如期中)再复习一次。反复练习可使儿童更好地识记,保持记忆,但不能盲目多练。实验证明,一般一个生字平均练习3次,在默写中就足以使错误率降低到7%以下,与生字练习抄8遍的效果基本相同。除此之外,最值得提倡的是多阅读课外读物,开拓识字领域,在阅读中增加生字复现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