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杖的拼音
dèng zhàng
镫杖的意思
亦作“ 鐙仗 ”。即镫棒。《宋史·仪卫志四》:“白柯枪五十,哥舒棒十,鐙仗八。”《宋史·仪卫志六》:“鐙仗,黑漆弩柄也,以金铜为鐙及饰,其末紫丝絛繫之。”《元史·舆服志二》:“次执鐙杖者六十人。”《三才图会·器用六·镫仗》:“鐙杖即鐙棒。 唐 李光弼 骑将以鐙杖毙 僕固瑒 卒七人,故製此。”参见“ 鐙棒 ”。
dèng zhàng
亦作“ 鐙仗 ”。即镫棒。《宋史·仪卫志四》:“白柯枪五十,哥舒棒十,鐙仗八。”《宋史·仪卫志六》:“鐙仗,黑漆弩柄也,以金铜为鐙及饰,其末紫丝絛繫之。”《元史·舆服志二》:“次执鐙杖者六十人。”《三才图会·器用六·镫仗》:“鐙杖即鐙棒。 唐 李光弼 骑将以鐙杖毙 僕固瑒 卒七人,故製此。”参见“ 鐙棒 ”。
相关范文推荐
净跨度的拼音jìng kuà dù 净跨度的意思[clear span] 梁端两支承的内边之间的水平距离
脩道的拼音xiū dào 脩道的意思(1).犹行道,谓实践某种原则或思想。《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及 光武 即位,乃之 琅邪 劳山 ,养志脩道,人皆化其德。” 宋 苏舜钦 《火疏》:“夫贤君见变,能脩道以除凶。”(2).遵循某种原则、规律。《荀子·天论》:“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3).修整道路。《周礼·地官·大司徒》:“大宾客,令野
血赀的拼音xuè zī 血赀的意思犹血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氏子》:“初与义为客侣,不图包藏祸心,隐我血貲,悍不还。”参见“ 血本 ”。
伸谢的拼音shēn xiè 伸谢的意思表示歉意。 宋 王谠 《唐语林·夙慧》:“ 幽求 闻之,拂衣而出。 卢令 遽下堦捉 幽求 衣,伸谢之, 幽求 竟去。”
国恶的拼音guó è 国恶的意思指有损国家的坏事、丑事。《左传·僖公元年》:“公出復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 孔颖达 疏:“国内有乱,致令公出,不书‘公出復入’,讳国乱也。国乱,国之恶事,讳国恶,是礼也。”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司马君实 充史讨,白执政:《时政记》、《起居注》皆并不载 元昊 叛命、北戎请地事,欲就枢密府检寻事迹,以备载録。 龎相 自至史院商量, 孙朴 兼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