雠校的拼音
chóu jiào
chóu jiào
[proof read] 校雠;校对文字
雠校传记。——《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亦作“讐校”。校勘。《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昼省王政,夜则诵读,而患其谬误,惧乖典章,乃博选诸儒 刘珍 等及博士、议郎、四府掾史五十餘人,诣 东观 讎校传记。”《文选·左思<魏都赋>》:“讎校篆籀,篇章毕覿。” 张载 注引《风俗通》:“案 刘向 《别録》:讎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繆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 明 归有光 《题<星槎胜览>》:“凡书类是者,予皆不惮讐校,卷帙垢坏,必命童子重写。” 梁启超 《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以至 太仓 顾氏 、 泰兴 季氏 等,咸蓄善本,事讐校,自此校书、刻书之风盛於 江 左。”
相关范文推荐
别袖的拼音bié xiù 别袖的意思谓挥袖道别。 唐 韩愈 《晚泊江口》诗:“迴首那闻语?空看别袖翻。” 宋 苏轼 《次韵李修孺留别》之二:“此生别袖几回麾,梦里 黄州 空自疑。”
亡徒的拼音wáng tú 亡徒的意思脱离户籍而逃亡在外的人。《汉书·王嘉传》:“前 山阳 亡徒 苏令 等从横,吏士临难,莫肯伏节死义,以守相威权素夺也。” 宋 苏辙 《代陈汝羲学士南京谢表》:“ 汉宣 起 张敞 於亡徒, 汉武 用 安国 於 梁 狱。”
知待的拼音zhī dài 知待怎么写好看知待的意思犹知遇。谓重视优待。《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邓芝 ﹞ 汉 末入 蜀 ,未见知待。”《宋书·范晔传》:“时 曄 与 沉演之 并为上所知待,每被见多同。”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 愈 於久故游从之中,伏蒙恩奬知待,最深最厚,无有比者。”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 李 守官清白,独不受诸生贄礼,果不负先生知待意。”
钦天监的拼音qīn tiān jiàn 钦天监的意思官署名。掌管观察天象、推算历法。历代多设置,名称不同。 周 有太史, 秦 汉 以后有太史令。 隋 设太史监, 唐 设太史局,后又改司天台,隶秘书省。 宋 元 有司天监,仍与太史局、太史院并置。 元 又设有回回司天监。 明 清 改名钦天监,设监正、监副等官。 清 制, 汉 满 并用,亦有个别 欧洲 传教士参加。
浄街槌的拼音jìng jiē chuí 浄街槌的意思瓠子的俗称。 宋 陶穀 《清异录·净街槌》:“瓠少味无韵,荤素俱不相宜,俗呼浄街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