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皥的拼音
tài hào
tài hào
亦作“ 太皞 ”。亦作“ 太曎 ”。1.传说中的古帝名,即 伏羲氏 。《荀子·正论》:“自 太皞 、 燧人 莫不有也。” 杨倞 注:“ 太皞 , 伏羲 也。 燧人 , 太皞 前帝王。”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或皇冯依,或继体育。 太曎 以前尚矣!” 汪继培 笺:“‘曎’与‘皥’同。隶书从‘皋’之字多作‘睪’。” 唐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 太皥庖 牺氏 , 风 姓,代 燧人氏 继天而王。” 罗惇曧 《文学源流》:“况 仓頡 以前,文字未立, 太皞 之世,未见椎轮。”
(2). 秦 汉 阴阳家以五帝配四时五方,认为 太皞 以木德王天下,故配东方,为司春之神。《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帝 太皥 。”《吕氏春秋·孟春》:“﹝孟春之月﹞其日甲乙,其帝 太皥 。” 高诱 注:“ 太皥 , 伏羲氏 ,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於东方,为木德之帝。”《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 太皥 ,其佐 句茫 ,执规而治春。” 前蜀 韦庄 《放榜日作》诗:“ 邹阳 暖艷催花发, 太皞 春光簇马归。”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太皞 司春,春工着意,和气生 暘谷 。”
(3).天空。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聚义》:“剑锋辉太皥,旗焰拂蚩尤。”
相关范文推荐
啮骨的拼音niè gǔ 啮骨的意思嚼骨头。《礼记·曲礼上》:“毋啮骨,毋反鱼肉。” 孔颖达 疏:“毋啮骨者,一则有声,二则嫌主人食不足,以骨致饱……三则啮之口脣可憎,故不啮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夫犬羊啮骨,犹嫌鯁喉。”
抹颩的拼音mǒ biāo 抹颩的意思扭捏作态;风流。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粧旦不抹颩,蠢身躯似水牛。”
宴尔新婚的拼音yàn ěr xīn hūn 宴尔新婚的意思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凡事的拼音fán shì 五笔:mygk凡事的意思[everything] 不论什么事;所有的事详细解释不论什么事。 前蜀 魏承班 《谒金门》词之二:“愁倚画屏凡事懒,泪霑金缕线。”《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人都叫他 潘三爷 ,现在布政司里充吏,家里就在司门前山上住。你去寻着了他,凡事叫他照应。” 老舍 《二马》第二段十一:“ 马老先生 是凡事退步,只有对妇女,他是主张进取的。” 曹禺 《北京人》
由性的拼音yóu xìng 由性的意思任性;任凭心意。如:她出嫁后颇为由性。